Al_2O_3改性Pd/Fe/PVDF催化还原剂制备及去除水中氯乙酸研究
【摘要】:氯化消毒水中检出的氯乙酸是一类难挥发的氯代有机物。零价铁能够促进氯代有机物还原脱氯,而在零价铁表面加入催化剂钯可以极大地促进氯代有机物的脱氯速率。由于纳米Pd/Fe催化还原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反应活性,比普通金属铁脱氯速率快。为了有利于Pd/Fe催化还原剂的回收和提高脱氯效率,需要将纳米Pd/Fe催化还原剂固定在载体上。本研究主要对PVDF载体进行表面改性和基体改性,制备负载型的纳米Pd/Fe催化还原剂用于脱除水中氯乙酸。
PVDF载体表面改性,采用对PVDF载体亲水化改性、原位聚合改性和直接涂覆法,制备不同改性法负载的纳米Pd/Fe/PVDF催化还原剂,分析不同表面改性方法在载铁量和脱氯率上的差异,发现亲水化改性和原位聚合改性在载铁量和脱氯率上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都远大于直接涂覆法。
研究PVDF基体改性,利用相转化法制备了纳米PVDF·Al_2O_3载体,添加不同量(0%~4%)的Al_2O_3于PVDF溶液中,制备PVDF·Al_2O_3有机-无机改性载体。通过对PVDF·Al_2O_3载体的机械强度、接触角、和比面积的筛选,确定Al_2O_3添加量为2%时,PVDF·Al_2O_3作为载体效果最佳。将2%的PVDF·Al_2O_3改性载体浸泡在不同浓度的交联液中,交联液的主要组分是聚丙烯酸、乙二醇和FeSO_4·7H_2O,通过对改性载体上载铁量分析和对一氯乙酸脱氯率的实验,确定交联时间15分钟,交联液中FeSO_4·7H_2O的浓度为2.9%时,改性载体上纳米Pd/Fe催化还原剂的负载量最大,颗粒分散效果最好,计算单位面积的载铁量为0.52 mg/cm2。
对基体改性的PVDF载体、PVDF·Al_2O_3改性载体、纳米Pd/Fe/PVDF·Al_2O_3催化还原剂进行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光谱(XRD)表征和分析载体的表面形态、内部形态和结构,纳米Pd/Fe/PVDF·Al_2O_3催化还原剂的形状和粒径、晶体结构、钯化率和Pd/Fe负载均匀度。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Pd/Fe催化还原剂负载在PVDF·Al_2O_3载体上时,颗粒不易团聚,分散效果好,粒径较均匀,载体表面的Pd/Fe催化还原剂直径在50~150nm之间。负载的纳米铁主要以? -Fe0形式存在,进一步证明了PVDF·Al_2O_3具有良好的负载性能。
考察了钯化率、Pd/Fe催化还原剂投加量、初始浓度、Pd/Fe颗粒保存时间、PVDF·Al_2O_3载体的使用寿命等因素对氯乙酸(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脱氯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钯化率小于0.511%时,随着钯化率的增高,纳米Pd/Fe/PVDF催化还原剂对一氯乙酸的脱氯率会增大,钯化率大于0.511%时,随着钯化率的增高,纳米Pd/Fe/PVDF催化还原剂对一氯乙酸脱氯率会减小。增加Pd/Fe颗粒投加量可以促进脱氯反应的进行,不同初始浓度下,Pd/Fe催化还原脱氯效果会随初始浓度增加而下降。研究中将纳米Pd/Fe/PVDF·Al_2O_3催化还原剂长期保存于无水乙醇中,其载铁量和脱氯率都没有明显变化,纳米Pd/Fe/PVDF·Al_2O_3催化还原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
分析了PVDF·Al_2O_3基体改性机制,研究纳米Pd/Fe/PVDF·Al_2O_3催化还原剂对不同浓度目标污染物氯乙酸(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脱氯反应机理。研究表明纳米Pd/Fe/PVDF·Al_2O_3催化还原剂对氯乙酸脱氯满足假一级反应动力学。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969min~(-1), 0.1254 min~(-1),0.2859 min~(-1)。
|
|
|
|
1 |
陈建林,陶志宁,王炳坤;粉煤灰中铝盐提取的研究[J];环境导报;1994年04期 |
2 |
葛启录,高增森,雷廷权,焦炜光;热压Al_2O_3-ZrO_2(6mol%Y_2O_3)陶瓷复合材料的组织性能研究[J];硅酸盐通报;1995年02期 |
3 |
张谦温,张菡,刘新香,朱起明;Al_2O_3-TiO_2为载体的前加氢催化剂研究[J];石油化工;2000年06期 |
4 |
王宏志,高濂,李炜群;非均相沉淀法制备Al_2O_3-YAG复相陶瓷[J];无机材料学报;2000年01期 |
5 |
王丽,段心翠;铁精粉中Al_2O_3的快速测定—铬天青S光度法[J];山东冶金;2000年02期 |
6 |
李月明,周健儿,顾幸勇,马光华;溶胶—凝胶法制备Al_2O_3纳米粉[J];中国陶瓷;2002年05期 |
7 |
周洋,万建国,陶宝祺;PVDF压电薄膜的结构、机理与应用[J];材料导报;1996年05期 |
8 |
罗玉长,胡绳兴;富Al_2O_3区域Al_2O_3-Na_2O-CaO-SrO系固态反应的研究[J];齐鲁石油化工;1998年03期 |
9 |
马宗义,吕毓,雄毕敬;反应物形态对原位生长陶瓷粒子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拉伸性能的影响[J];金属学报;1999年01期 |
10 |
纪媛,刘江,吕哲,刘英梅,宋彦彬,何岚鹰,苏文辉;掺入Al_2O_3对固体氧化物电解质材料YSZ性能影响的研究[J];功能材料;2000年S1期 |
11 |
赵密,郭英奎,宁志良,俞泽民;Al_2O_3陶瓷透光性的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12 |
念保义,董声雄;PVDF超滤膜性能的研究[J];三明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
13 |
刘耀辉,何镇明,于思荣,陈秉聪,李庆春;Al_2O_3/Al-4.5Cu-Ce合金复合材料的界面现象[J];复合材料学报;1992年02期 |
14 |
章桥新,周健,张东明;生物陶瓷——Al_2O_3陶瓷的微波焊接研究[J];科学通报;1998年05期 |
15 |
张宝生,李世波,温广武;添加Al_2O_3对B_4C材料热压烧结行为的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16 |
俞三传,高从堦;小孔径PVDF超滤膜的研制[J];水处理技术;1999年02期 |
17 |
邱龙会,魏芸,师韬,高党忠,傅依备;Al_2O_3引入对空心玻璃微球化学稳定性的提高[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0年03期 |
18 |
陈晓虎;固态润滑剂六方氮化硼在陶瓷摩擦材料中的应用研究[J];陶瓷学报;1999年03期 |
19 |
董向红,梁广川,刘文西,陈玉如;掺杂Al_2O_3的CeO_2材料显微形貌观察[J];河北陶瓷;2000年02期 |
20 |
张裕卿,丁健,常俊石;聚砜—Al_2O_3复合膜处理油田含油污水[J];工业水处理;200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