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非线性免疫反应及感染时滞的HTLV-Ⅰ型病毒渐近型研究
【摘要】:HTLV-Ⅰ病毒主要感染CD4~+T细胞,通过细胞与细胞的接触进行传播。HTLV-Ⅰ的特异性CD8~+含有细胞毒素T淋巴细胞(CTL)具有杀死感染细胞核降低前病毒负载量的作用,但人们相信高水平的CTL和它们的细胞毒素是形成HAM/TSP的主要因素。
Horacio Gómez-Acevedo等人提出了引入CTL反应的CD4~+T细胞的HTLV-Ⅰ病毒感染的ODE模型。首先,为了描述一个细胞从与感染细胞接触到感染上了HTLV-Ⅰ病毒的这段时间和从监测到感染细胞到产生CTL免疫反应这段时间,本文在Horacio Gómez-Acevedo等人建立的数学模型基础上引入了感染时滞τ1和CTL反应免疫时滞τ_2。其次,本文也建立了两个阀值参数R_0和R_1,分别为病毒持续和有CTL反应的基本再生数,并且讨论了各种平衡点的存在性与稳定性。我们的数学分析表明了,当R_1≤1时,疾病消除平衡点P0是全局渐近稳定,并且此时疾病消除。当R_11R_0时,无症状携带者平衡点P1是全局渐近稳定的,且HTLV-Ⅰ病毒感染变成长期的且无持续的CTL反应。当研究HAM/TSP平衡点P_2的动力学性质时,我们分成了两种情况,当τ_10,τ_2=0时,HAM/TSP平衡点P_2是全局吸引的。当τ_1=0,τ_20时,也给出了确保HAM/TSP平衡点P_2对于τ_2渐近稳定的参数条件。我们还分别讨论感染时滞τ1和CTL反应免疫时滞τ_2对于模型(3-2)在HAM/TSP平衡点P_2处稳定性的影响。最后,我们用数值模拟证明了以上得出的结论。
|
|
|
|
1 |
赵维锐,顾恩国,赵美华;具有时滞的非线性广告投资模型的全局稳定性[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2 |
智功献;时延细胞神经网络的全局渐近稳定性[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
3 |
徐瑞,陈兰荪;具有时滞和基于比率的三种群捕食系统的持久性与全局渐近稳定性[J];系统科学与数学;2001年02期 |
4 |
方胜乐;江明辉;邓修成;;混合变时滞细胞神经网络的全局渐近稳定性[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5 |
马克力,曹进德;时延细胞神经网络的全局稳定性讨论[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S2期 |
6 |
周冬明,曹进德;具有连续分布时滞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分析[J];生物数学学报;1999年02期 |
7 |
马克力;对细胞神经网络稳定性问题的再研究[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8 |
索淑文;郭晓君;李大治;;一类非终身免疫传染病模型的全局稳定性[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9 |
王晖;李冬梅;郭秀微;;一类具有时滞的Lotka-Volterra捕食系统的持久性与全局稳定性[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
10 |
张发秦;;具有干挠及常数迁入的Leslie模型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3期 |
11 |
陈广义;沈呈民;;超全局渐近稳定[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
12 |
李家成;一个植物——食植者系统模型的定性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
13 |
阳平华,徐瑞;具时滞的两种群协调系统周期解的全局渐近稳定性[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14 |
巴英;关于两类二阶非线性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性[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15 |
严平,蒋继发;系统=φ(y)-F(x),=-g(x)零解的全局渐近稳定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16 |
高淑京;具有三个阶段结构单种群模型的全局渐近稳定性[J];新疆大学学报(理工版);2001年02期 |
17 |
赵君峰,蔡礼明,王三定;带收获和自食的两种群竞争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性[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8 |
陈保颖,包芳勋;连续混沌系统的混沌同步控制[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4年04期 |
19 |
任丽萍;;一类受疾病影响的传染病模型解的渐近性[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20 |
崔萍;;具有时变时滞的Cohen-Grossberg神经网络的稳定性[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