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地区高校建筑热舒适与热适应现场研究
【摘要】:为了考察不同季节、不同采暖方式的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的热适应性,以及冬季外窗冷辐射对人体局部热感觉的影响,本文对严寒地区代表性城市哈尔滨某高校的办公室、学校教室的室内热环境进行现场测试和热舒适主观调查。
在采暖冬季和春季,对采用散热器采暖的教室的热环境进行现场测试,分别选择了200名健康在校大学生作为受试者。对采用地板辐射采暖的办公室的热环境进行现场测试,选择健康的教师和学生88名作为受试者。对环境参数温度、湿度、风速进行测试,同时对受试者进行了主观调查,包括热感觉、湿感觉、吹风感、热舒适、热接受率等。
得到了教室冬季和春季人体热感觉预测模型,以及办公室冬季人体热感觉预测模型,并计算得出相应的热中性温度。对人体热感觉回归方程的显著性进行了检验以及人体热感觉的差异性进行检验分析。
建立了教室冬季和春季人体热适应模型,以及办公室冬季人体热适应模型。
提出了期望因子模型,并将实际热感觉投票值MTS和PMV预测值进行了比较和显著性差异分析。得到了在三种环境下的期望因子。
靠窗组受试者的局部冷感觉明显高于对照组受试者。人体肩部和后背更易感到冷,头部更适应冷环境。适应性措施主要有开门窗、增减衣服等。
冬季教室的温度在热舒适范围内,其测试期间的室内平均温度与热中性温度接近。春季教室内温度过高,其热中性温度明显低于室内平均温度。
说明在偏暖的环境中,人们在冬季比春季更容易感到热。由于人们对哈尔滨漫长冬季的室内热环境和寒冷的室外气候已经充分适应,冬季室内温度过高,人们会感觉更加不适。
采暖冬季和春季室温过高,既不舒适,又浪费能源。宜充分利用人对热环境的适应性,适当降低冬春季节室内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