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材料尖晶石锰酸锂的制备及高温性能研究
【摘要】:为了加快储能和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本研究着眼于推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锰酸锂的工业化进程,采用工业级材料合成尖晶石LiMn_2O_4正极材料,并着重改善其高温性能。
LiMn_2O_4的循环性能比较差,尤其在高温下容量衰减较快。本研究中以碳酸锂和电解二氧化锰为原料,对锰酸锂的固相合成工艺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找出其循环性能差的主要原因;通过掺杂改性,合成出了性能较好的锰酸锂正极材料。最优工艺下合成的锰酸锂结晶良好、颗粒分布均匀,是纯相的尖晶石结构,材料在常温和55℃高温下以1C倍率恒流充放电时,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5mAh/g和108mAh/g,充放电循环200次之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2%和80%。
针对锰酸锂高温性能差的缺点进行了掺杂改性。实验中分别进行氟、铝、钴单一离子掺杂,对掺杂离子和掺杂量进行了详细对比,结果表明:单一离子掺杂后锰酸锂的初始放电容量都有所下降,其中掺杂铝离子对锰酸锂的高温性能提高最明显。当掺杂5%铝离子时,锰酸锂在常温和高温1C倍率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07mAh/g和101mAh/g,充放电循环200次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4%和88%。为改善单一离子掺杂后锰酸锂初始容量下降的问题,对锰酸锂进行了混合离子掺杂。实验中分别对氟与铝,氟与钴,以及氟、铝、钴三种离子掺杂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离子掺杂后锰酸锂的初始放电容量较单一离子掺杂明显提升,但是循环性能有所下降,其中掺杂氟与钴的效果较好,当两者掺杂量均为1%时,锰酸锂在常温和高温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均为118mAh/g,充放电循环200次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0%和76%。
混合离子掺杂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这可能是固相混料不均造成的,因此改用湿混料法进行掺杂,分别对硼、氟、钴的掺杂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湿混料掺杂钴的效果最好,掺杂5%钴时锰酸锂的放电容量显著提高,在常温和高温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3mAh/g和121mAh/g,充放电循环200次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2%和79%。最后又对锰酸锂的倍率性能进行了研究,当用不断增大的倍率充放电时,湿混料掺钴5%的锰酸锂和未掺杂的锰酸锂都显示出了优良的倍率性能,放电容量和放电平台下降都较少,且放电平台平稳。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M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