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缺陷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锂空气电池正极性能研究
【摘要】:锂空气电池因其超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 Ah g~(-1))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二次化学电源,但是正极催化剂、电解液和负极材料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限制了锂空气电池的发展。其中,正极催化剂的催化能力和稳定性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二氧化钛是目前公认的最稳定的锂空气电池正极材料,但是不理想的电催化能力和电子导电性导致其在锂空气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并不理想。本工作中,我们通过在二氧化钛中引入氧缺陷改善其电催化能力,以提高其作为锂空气电池正极催化剂时电池的性能。采用湿法刻蚀制备泡沫钛纳米线阵列,通过碱性条件下的水热反应使泡沫钛纳米线阵列转变成核壳结构的Ti@TiO_2,在氩氢混合气中热处理Ti@TiO_2引入氧缺陷。金属Ti纳米线阵列为电极提供了电子传输的高速通道,而氧缺陷的引入使TiO_2具备了对氧还原和氧析出反应的催化能力。限压2~4.5 V,设定电流密度为0.1 A g~(-1),首次充放电比容量高达3057 m Ah g~(-1),远高于二氧化钛纳米线阵列结构(500 m Ah g~(-1));限容1000 m Ah g~(-1),充放电电流密度为1 A g~(-1),可进行充放电循环90次;循环90次后的Ti@H/TiO_2仍保留着原有的阵列形貌,表现了良好的稳定性。采用两步法以Ti_2O_3为原料制备含氧缺陷的二氧化钛粉体,通过使用不同的热处理气氛,可得到氧缺陷含量不同的产物Ar-TiO_2(TiIV:Ti III=18)和air-TiO_2(TiIV:Ti III=24)。在锂空气电池中的电化学测试表明,设定电流密度为0.1 A g~(-1),Ar-TiO_2和air-TiO_2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017 m Ah g~(-1)和936 m Ah g~(-1),远高于TiO_2粉体的455 m Ah·g~(-1)和Ti_2O_3的259 m Ah g~(-1);电流密度为0.1 A g~(-1),Ar-TiO_2的放电平台为2.75 V,充电平台为3.75 V,air-TiO_2的放电平台为2.62 V,充电平台为4 V。限容500 m Ah g~(-1),电流密度为0.5 A g~(-1)下,Ar-TiO_2可以循环37次。不同材料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引入氧缺陷可以有效的提高TiO_2的催化能力,且氧缺陷浓度越高催化能力越强。
|
|
|
|
1 |
雷淑华;林健;黄文旵;卞亓;;纳米线阵列及纳米图形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01期 |
2 |
王敬,熊贵光;金属纳米线阵列的光学非线性增强因子的分析和计算[J];光子学报;2004年02期 |
3 |
牛宇然;张辉;陈子瑜;黄沛霖;武哲;;钴铂纳米线阵列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6年06期 |
4 |
陈东;宋国君;彭智;佘希林;李建江;韩萍;;简单蚀刻法制备具有可控高度的金属纳米线阵列[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7年04期 |
5 |
刘建华;;不同结构镍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磁性[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5期 |
6 |
韩萍;宋国君;徐思亭;孙桂滨;袁芳;韩云海;;电化学模板法制备金属Ni纳米线阵列的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8年02期 |
7 |
张轶群;施毅;濮林;张荣;郑有炓;;纳米线阵列横向输运的热电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08年08期 |
8 |
;高分子纳米线阵列制备取得突破[J];硅酸盐通报;2009年05期 |
9 |
;王中林小组高分子纳米线阵列制备取得新突破[J];光机电信息;2009年10期 |
10 |
;高分子纳米线阵列制备取得新突破[J];材料工程;2009年11期 |
11 |
郭艳蕊;严慧羽;宋庆功;陈逸飞;;铁磁性纳米线阵列的偏差对磁性的影响[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
12 |
许云;李林斌;辜萍;;聚酰亚胺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浸润机理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
13 |
刘海龙;师文生;;硅化物纳米线阵列的制备、表征和性能研究[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1年03期 |
14 |
段东红;田野;张忠林;刘世斌;郝晓刚;李一兵;;溶胶-凝胶模板法制备磷酸铁锂纳米线阵列[J];人工晶体学报;2012年01期 |
15 |
陈俊;田梦君;胡培军;;长度可调的纳米线阵列近红外减反射特性[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10期 |
16 |
韩祥云;;纳米线阵列光电探测器的紫外特性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01期 |
17 |
李发伸,任立元,牛紫平,王海新,王涛;α-铁纳米线阵列的磁矩分布[J];中国科学(B辑 化学);2002年05期 |
18 |
李发伸,王涛,任立元,孙建荣;不同晶体结构的钴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和磁性研究[J];科学通报;2004年08期 |
19 |
李金儡,陈康华,范令强,彭伟才,黄兰萍;铁纳米线阵列组织结构对其吸波性能的影响[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4期 |
20 |
晋传贵;李晓光;;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J];化学通报;200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