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优化算法与结构模型修正的研究
【摘要】:
结构模型修正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机械、航天、汽车等领域(一般称为“结构动力修改”)。土木工程结构模型修正与机械、航天、汽车等领域的动力修改基于相同理论基础和技术思路,但土木工程结构本身的复杂性导致模型修正优化问题的超规模和非线性,结构、材料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均质性导致模型修正参数区间甚至优化目标函数具有不确定性,这些特点给土木工程结构的模型修正带来了更大困难,由其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本文对土木工程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中的优化算法、不确定因素的处理和土木工程结构大规模模型修正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针对结构模型修正的优化问题,提出了三种优化算法。(1)利用信赖域牛顿法搜索性能的高效性,以及混沌优化算法的全局最优性,提出一种混合优化算法。该算法既克服了信赖域牛顿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点的缺点,又解决了混沌优化算法搜索效率较低的问题。(2)分别从初始种群的确定、变步长搜索、自调节种群三方面改进了耦合局部最优法,提出了自适应耦合局部最优法,使之具备解决多变量复杂优化问题的能力。(3)在Tauchi优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模型修正的多目标优化算法。通过引入种群分类机制及新的信噪比函数,使得Taguchi算法具有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能力。
针对具有半刚性节点结构的模型修正问题,提出一种混合梁单元。结构模型修正时,该单元可同时考虑半刚性节点所具有的转动柔性及剪切柔性。此外,针对结构边界条件的修正问题,提出一种参数化的修正方法。将结构边界处的连接刚度转化为优化变量,通过求解优化问题实现对边界条件的修正。
针对大型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问题,提出了基于模态综合技术的模型修正方法。该方法首先得到缩减后结构模型的频率与振型,并将该振型转换为缩减前模型物理坐标下的振型;然后,采用缩减后模型的频率、转换后的振型共同构成模型修正的优化目标函数,进而通过优化求解实现结构的模型修正。该方法既提高了模型修正的计算效率,又保证了计算精度,从而使采用迭代方法修正大型复杂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成为可能。
考虑模型修正中不确定性因素对修正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模糊区间分析的模型修正技术。首先,将结构设计参数及模态识别参数分别考虑成模糊变量,从而可以利用区间分析方法确定修正参数的初始取值区间,并利用区间灵敏度分析选择修正参数。然后,通过对目标函数的模糊化处理,得到目标函数在不同模糊程度下的修正结果,从而根据实际结构情况,确定出最符合实际物理意义的修正后模型。
本文最后采用东营黄河公路大桥的实际监测数据对上述算法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模糊区间分析的模型修正技术可有效的选择修正参数、确定修正参数的取值区间、确定合理的修正结果;采用本文提出的三种优化算法均能得到比较一致的修正结果;采用基于模态综合技术的修正算法能提高计算效率,并保证较好的计算精度。
|
|
|
|
1 |
赵玉成;杨静;许庆余;;滚动轴承转子系统固有频率识别的BP神经网络法[J];应用力学学报;2008年01期 |
2 |
范立础,袁万城,张启伟;悬索桥结构基于敏感性分析的动力有限元模型修正[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
3 |
王超;李立;陈绍汀;;结构振动有限元模型的精细修改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0年05期 |
4 |
刘晓平,徐燕申,宋健伟,彭泽民;结构动力学模型误差位置的确定与误差修正[J];振动工程学报;1995年02期 |
5 |
向红;实验结果修正理论在包装动力学建模中的应用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6 |
温华兵;王国治;;基于频响函数相关系数灵敏度的浮筏舱段有限元模型修正[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7 |
桂冰;戴华;;结构计算模型修正的二次约束最小二乘算法[J];振动与冲击;2006年02期 |
8 |
吴颉尔;戴华;;用RRQR迭代法进行模型修正[J];振动与冲击;2007年09期 |
9 |
赵虎城;钱坤;周正平;;神经网络在转子轴承系统固有频率识别中的应用[J];风机技术;2009年03期 |
10 |
李书,卓家寿,任青文;广义逆特征值方法在动力模型修正中的应用[J];振动与冲击;1998年02期 |
11 |
陈大林,王懋礼;复杂结构的动力学建模[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
12 |
王聪,陈立平,屠良尧;基于LINK的结构系统建模方法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13 |
瞿伟廉,谭冬梅,汪菁,滕军;基于神经网络的大型空间网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修正[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4期 |
14 |
朱凼凼;冯咬齐;;应用位移频响函数进行模型修正[J];宇航学报;2006年02期 |
15 |
张瑞云;曹双寅;;结构模型修正的遗传算法方法研究[J];桥梁建设;2008年01期 |
16 |
袁永新;蒋家尚;;一种修正刚度矩阵的直接方法[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7 |
刘东,廖日东,左正兴;分析/试验模型相关及修正技术若干问题[J];强度与环境;2003年01期 |
18 |
罗漳平,向锦武;结构动力学模型修正的一种参数型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
19 |
袁永新;用振动试验最优修正振型矩阵与柔度矩阵[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20 |
刘小川;张凌霞;牟让科;;基于GVT结果和MSC Nastran优化功能的有限元模型修正[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6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