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与评价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快速增长、耕地以及其它不可再生资源的急剧减少,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等,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建设生态城市是解决现代城市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代表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既是世界各国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谋求全球、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在获得改造世界巨大能力的同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更理想的人居环境的结果。因此,探讨与生态城市建设相关的问题就成为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首要任务之一。生态城市建设是把生态城市视为“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系统,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规划、设计、控制、实施、管理生态城市的建设。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工作,这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城市建设的道路,正确把握和切实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国内、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时代背景和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国内外在生态城市建设各主要研究领域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还对生态城市系统进行了分析,对生态城市的建设模式进行了的研究。简单地说,生态城市是一个多目标、多功能、具有复杂结构的复合系统,是一个经济高效、环境宜人、社会和谐的人类住区。生态城市的本质是“和谐的、宜人的人居环境”,“和谐”是对生态城市特点的高度概括,“宜人”是生态城市的根本宗旨所在;本文深入研究了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管理体制、管理机构、运行机制、管理创新、数字管理网络系统等。论文从市场机制、行政机制、法律机制、社会机制等方面入手研究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实施促进机制,并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控制、引导措施,为今后的建设、管理实践提供技术的支持。
论文还研究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设计理论。提出从城市规划学科的角度出发,以生态学为主线,在研究生态城市空间发展的组分、机制及控制原理的基础上,融环境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空间景观生态为一体,分别从空间形态、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几个方面系统探讨了生态规划原理与方法。文中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态城市的生态规划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生态城市的产业生态化问题,认为这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关键所在。文中不仅从三次产业的角度探讨了生态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而且强调了生活方式的生态化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论文还探讨了保障生态规划实施的相应政策,其中涉及到城市规划管理机制与外部环境机制创新两个层面。
论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综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确立了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适于评价生态城市建设水平的数学模型,并对人工神经网络作为一种预测工具在生态城市建设调控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其指标涉及了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生态环境三方面的内容。
最后,论文进行了案例研究,提出了哈尔滨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和对策,建构了适合哈尔滨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框架,以促进哈尔滨的生态城市建设工作,为今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理论与实践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