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mholtz型无阀自激脉动燃烧器运行特性研究
【摘要】:
脉动燃烧作为一种先进的燃烧方式具有燃烧效率高、低污染排放等优点。然而脉动燃烧机理复杂,传统的Helmholtz型机械阀或气动阀脉动燃烧器由于受到其自吸供气方式的限制,其热负荷低、调节范围窄,这也成为该设备大型化的主要瓶颈。本文提出了Helmholtz型无阀自激脉动燃烧器的设计思想,采用连续强制供气方式,直接利用燃烧器的声学结构产生脉动燃烧,具有自主调节平衡压力,运行可靠性强,容积热负荷高,负荷调节范围宽,并可实现大功率化等优点。本文以Helmholtz型无阀自激脉动燃烧器为研究对象,对燃烧器的频率特性、压力特性、传热特性、运行稳定性及调节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果:
(1)研制了Helmholtz型无阀自激燃气脉动燃烧器实验系统,通过连续供气、供燃料的方式,直接利用燃烧器的Helmholtz型共振声学结构来实现脉动燃烧,可自主调节燃烧器的热负荷。实验运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Helmholtz型无阀自激燃气脉动燃烧器不仅能够产生稳定的脉动燃烧,且脉动的压力幅度明显高于相同条件下的传统Helmholtz型脉动燃烧器。
(2)对上述Helmholtz型无阀自激脉动燃烧器的频率特性、压力特性、传热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得到了燃烧器几何结构、过量空气系数、放热量与频率、压力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研究单尾管及多尾管条件下的燃烧器运行特性,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定量地比较了单尾管及多尾管条件下脉动流与相同雷诺数下稳定流的传热系数,得到脉动流的传热系数是稳定流传热系数的2~5倍;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以及在实验工况条件下对尾管内脉动流动进行数值模拟,阐述了尾管内脉动流动特性,解释了脉动燃烧强化传热的原因。
(3)建立了Helmholtz型无阀自激脉动燃烧器稳定性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反应物的供给方式、燃烧室内的化学反应、燃烧室壁面辐射与对流传热损失以及尾管内流体的密度变化对脉动燃烧稳定运行的影响。在实验条件范围内对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到了Helmholtz型无阀自激脉动燃烧器能够稳定运行的条件。
(4)提出了在不改变燃烧器结构的条件下调节脉动燃烧的方法。在脉动燃烧器尾部建立去耦室压力调节系统,实验研究了去耦室压力变化对脉动燃烧器运行特性的影响,并根据声学理论分析了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能够增强脉动燃烧强度及增强传热的方法。针对Helmholtz型无阀自激脉动燃烧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频率跳变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脉动燃烧器的运行频率随热负荷、当量比跳变的规律,并运用瑞利准则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了调节脉动燃烧器频率跳变的有效方法。
|
|
|
|
1 |
钟英杰,陈福连,吴心平;里克-ZT型脉动燃烧器频率特性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1998年04期 |
2 |
李保国;脉动燃烧器及其尾管传热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3 |
陈福连,陈翔,鲍卫兵;Rijke-ZT型脉动燃烧器的频率特性研究[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4年06期 |
4 |
李保国,洪新华;Hel mholtz型脉动燃烧器的研制[J];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5 |
陈福连,陈翔;无阀自激脉动燃烧器频率特性的参量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3年02期 |
6 |
徐元凡;王科;;脉动燃烧器燃气供给系统理论设计[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8年12期 |
7 |
沙风生;孟军政;李佳新;;燃气型脉动燃烧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年08期 |
8 |
杜治平;;脉动燃烧器噪声控制技术研究现状[J];广西轻工业;2009年12期 |
9 |
崔峰;杨德勇;宫英振;刘相东;;80kW脉动燃烧器及其测试系统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0年03期 |
10 |
高丽霞;刘杰;;脉动频率对低浓度瓦斯脉动燃烧影响的试验分析[J];电力与能源;2011年04期 |
11 |
钟英杰,陈福连;改进型里克脉动燃烧器频率的矩阵估算法[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12 |
李保国;曹崇文;刘相东;;脉动燃烧器稳定运行的理论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S3期 |
13 |
杨柳;刘相东;吴中华;Arun.S.Mujumdar;;脉动燃烧尾气冲击流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J];干燥技术与设备;2005年04期 |
14 |
赵志红;袁隆基;丁艳;李聪;;低浓度瓦斯脉动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J];节能;2011年04期 |
15 |
严红,陈福连,吴心平;脉动燃烧器内流场的数值模拟[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1年02期 |
16 |
钟英杰;李华;陈福连;涂建华;张雪梅;;热声型自激励脉动燃油锅炉研究[J];热力发电;2006年10期 |
17 |
刘云芳;程乐鸣;程良梅;骆仲泱;岑可法;;脉动流化床传热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7年06期 |
18 |
杨德勇;谢翔燕;刘相东;;料液脉动燃烧尾气雾化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9年03期 |
19 |
程显辰;脉动燃烧器的设计与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20 |
钟英杰,陈福连,史祖龄,严红,王勤勇;方形里克和里克-ZT 型脉动燃烧器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199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