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基合金焊接熔池凝固过程微观组织模拟
【摘要】:
焊接熔池的凝固过程直接决定着晶粒的形态、偏析程度、夹杂物的分布,影响着气孔及热裂纹等缺陷的形成,最终影响着焊缝的力学性能。然而,目前通过实验对焊缝凝固过程进行实时观察还难以实现,同时也无法准确地反映焊接熔池凝固过程中动态、瞬时等特点,因此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焊缝凝固过程中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考虑了联生结晶、流体流动等焊接熔池中的凝固特点,构建了元胞自动机-有限差分-有限容积相互耦合的模型,再现了焊接熔池凝固过程的枝晶生长行为,分析了流体流动对枝晶形貌以及柱状晶一次枝晶间距的影响,并对熔池中的溶质再分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本文在枝晶生长动力学的基础上,构建了枝晶生长速度模型。同时,为了模拟具有任意主轴角度晶粒生长,本文对之前学者所提出的“对角线模拟角度”法则进行修正,实现了在一套网格中进行多个偏角的计算,提高了计算效率,从而能够更好地描述焊接熔池中的联生结晶现象。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焊接熔池枝晶生长的模拟,再现了焊接熔池凝固过程的枝晶形貌演变。模拟结果表明,在凝固过程中,枝晶间的竞争生长激烈,主轴取向较好的晶粒可以获得持续的生长,而取向为其他方向的晶粒最终在竞争中被淘汰,最终形成错综复杂的熔池枝晶形貌。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反映熔池凝固过程的特点。
为了进一步研究焊接熔池中流体流动对枝晶生长的影响,本文构建了流场模型,并通过有限体积法对其进行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分别应用交错网格技术和SIMPLER算法解决压力梯度项离散问题和缺少描述压力项独立方程的问题。在完成流场模型的建立后,将其与枝晶生长模型耦合,用溶质传输方程替代溶质扩散方程求解液相中的溶质分布。
在上述模型基础上,本文开展了流场作用下焊接熔池中等轴晶和柱状晶生长的模拟,并与纯扩散作用时的情况进行对比,再现了凝固过程中不同时刻枝晶前沿流体流动以及其对枝晶形貌和溶质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相对于纯扩散作用,流场作用改变了枝晶前沿的溶质分布,进而改变了成分过冷,使枝晶的形貌发生了改变。来流方向不同时,枝晶生长形貌也不相同,但都有迎流侧枝晶生长速度较快,而背流侧生长速度较慢的特点。并且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加,枝晶生长的不对称性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了流场对柱状晶生长一次枝晶间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场改变了长势较弱枝晶尖端的溶质分布,使其在生长过程中更早地被淘汰,从而加快了枝晶间距的调节过程。
焊缝中的微观偏析可以引起非平衡第二相、气孔和裂纹等的形成,因此对其进行定量预测将为预测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提供依据。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纯扩散和对流两种作用下柱状晶生长过程的溶质再分配和显微偏析的特点,并分析了焊接速度和形核密度对显微偏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纯扩散作用下焊接熔池的柱状晶生长,沿柱状晶生长方向固相溶质浓度逐渐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并最终趋近于一个稳定值;沿垂直于柱状晶生长方向,枝晶中心处溶质浓度较低,而二次枝晶部位溶质浓度较高。而对流作用下焊接熔池的柱状晶生长,其沿柱状晶生长方向的溶质分配与纯扩散情况类似;而在垂直于柱状晶生长方向,其溶质偏析程度要大于纯扩散时的溶质偏析程度;并且背流侧的溶质浓度要大于迎流侧的溶质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加,溶质偏析程度更加严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形核密度的增加,熔池偏析程度减小。
在上述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个焊接熔池枝晶生长模拟系统。该系统包括流场计算、温度场计算、枝晶生长计算和结果后处理四个模块,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图形界面,实现了对于不同条件下焊接熔池枝晶生长的模拟,并可以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后处理,以期达到对实际焊接过程提供参考的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G401
|
|
|
|
1 |
焦育宁,刘清民,杨院生,葛云龙,胡壮麒;流体受迫流动下的柱状枝晶非对称生长[J];材料工程;1993年07期 |
2 |
郭磊;王玲;董建新;张麦仓;郑磊;;GH742合金等温凝固过程中偏析规律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11期 |
3 |
王维斌,刘建萍,史耀武,雷永平,田志凌;超细晶粒钢闪光焊热影响区显微特性分析及其组织有限元模拟[J];机械工程材料;2004年08期 |
4 |
苏敏;孙东科;朱鸣芳;;Lattice Boltzmann方法在枝晶生长模拟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材料;2007年02期 |
5 |
温俊芹,刘新田,莫春立,张世兴;焊接热影响区晶粒长大过程的微观组织模拟[J];焊接学报;2003年03期 |
6 |
黄安国;余圣甫;李志远;;焊缝金属凝固组织元胞自动机模拟[J];焊接学报;2008年04期 |
7 |
李午申,周念国,陈煜,张炳范;焊接金相组织自动定量识别软件系统[J];焊接学报;1998年01期 |
8 |
黄卫东,商宝禄,周尧和;定向凝固的胞晶和枝晶一次间距研究[J];航空学报;1992年07期 |
9 |
黄安国,王永生,李志远;焊缝金属凝固元胞自动机模型的研究[J];焊接技术;2003年06期 |
10 |
李斌,王恩刚,张红伟,赫冀成;金属凝固微观组织数值模拟研究进展[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2年02期 |
|
|
|
|
|
1 |
张克强,李永东;方坯高碳钢连铸中心缩孔模型及其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
2 |
熊玉华,刘林;铸件凝固组织形成的计算机模拟[J];材料导报;1999年03期 |
3 |
李强;李殿中;钱百年;;凝固过程中枝晶组织形貌演变模拟进展[J];材料导报;2004年04期 |
4 |
王晓东,李廷举,金俊泽;旋转电磁场作用下金属凝固补缩机理探讨[J];材料工程;2001年11期 |
5 |
郭洪民,刘旭波,杨湘杰;元胞自动机方法模拟微观组织演变的建模框架[J];材料工程;2003年08期 |
6 |
李强,李殿中,钱百年;Al-7%Si凝固过程组织演变的元胞自动机方法模拟[J];材料工程;2004年07期 |
7 |
张丁非;兰伟;丁培道;张保平;;AZ91镁合金的凝固冷却速度与二次枝晶间距的定量关系研究[J];材料工程;2007年04期 |
8 |
刘昌明,李华基,何乃军;钕对Ti-44Al合金组织和晶粒尺寸的影响[J];材料工程;1998年11期 |
9 |
龙正东,邓群,林平,马培立,庄景云,仲增墉;热处理对GH742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1999年03期 |
10 |
范成磊,方洪渊,刘志华,万鑫;TC4合金空心阴极真空焊接熔池动态行为的数值模拟[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