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带钢板凸度和板形在线控制模型及应用研究
【摘要】:板凸度和板形是板带材的重要质量指标,板凸度和板形在线控制技术是板带材轧制生产中的核心技术,目前国内一直都是处于依靠巨资引进的状态。本文对带钢热连轧生产中板凸度和板形在线控制技术的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工业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对于改变我国热连轧生产核心技术一直依靠引进的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对板凸度和板形计算模型进行了研究。板凸度和板形计算模型综合考虑了金属塑性变形模型、辊系弹性变形模型、轧辊热变形模型和轧辊磨损模型,可以模拟计算各种因素对带材板凸度和板形的影响。为了验证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以实际数据为例,对轧辊负载辊缝形状进行了动态模拟计算,轧辊使用不同时期的带钢出口厚度分布计算值与板凸度仪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从而为轧辊辊型曲线的优化设计及板凸度和板形在线控制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然后,对轴移式四辊热连轧机和普通四辊热连轧机轧辊辊型曲线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轧后带材的板凸度和板形取决于轧件在负载辊缝中的三维变形,轧辊原始辊型对板带材板凸度和板形的在线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不同的优化目标函数,对轴移式四辊热连轧机和普通四辊热连轧机精轧机组工作辊和支承辊辊型曲线分别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其中,轴移式四辊热连轧机工作辊辊型采用燕山大学连家创教授发明的VCSW专利辊型,支承辊采用平辊身+辊端辊型的形式,生产实际应用表明,轧辊使用状况良好,配合自主设计的板凸度和板形在线设定控制系统,带钢在线板凸度和板形得到良好控制,辊型优化设计结果满足生产需要,优化设计的辊型已在生产中正式使用。普通四辊热连轧机工作辊采用余弦函数辊型,支承辊采用平辊身+辊端辊型的形式,实际生产应用表明,轧后带钢断面形状得到改善,板凸度达到了预期控制目标,支承辊端部疲劳剥落得到了较好遏制,优化设计的辊型已在生产中正式使用。
最后,对热轧带钢板凸度和板形在线控制系统及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并成功应用在工业实际生产中。完整的板凸度和板形在线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预设定控制系统、穿带自适应控制系统、弯辊力跟随轧制力前馈控制系统、板厚板形解耦控制系统、板凸度和平直度闭环控制系统以及模型自学习自适应系统。本文对上述各个子系统及其数学模型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预设定控制系统、模型自学习自适应系统以及板凸度闭环控制系统在宁波钢铁1780 mm热连轧机中进行了工业应用,其中板凸度闭环控制系统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现场参数调试完成后进行了考核统计,配合优化设计的轧辊辊型,板凸度命中率达到96%以上,带钢在线板形状况良好,表明在线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控制精度,能够满足工业生产需要。现在,该自动控制系统已经在宁波钢铁1780 mm热连轧生产中正式投入使用。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轧辊辊型专利技术及板凸度和板形在线设定控制技术的成功应用对于改变我国大型热连轧机核心技术主要依靠引进的局面、实现大型热连轧机核心技术国产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
1 |
刘新宇;2500mm四辊精轧机的板型控制与改善[J];江苏冶金;2000年05期 |
2 |
张传银;热轧宽带钢轧机[J];冶金设备;1999年04期 |
3 |
姜正连,王倩,朱红斌,王国栋,张强;工作辊横移式四辊轧机的板凸度模拟模型[J];钢铁研究学报;1991年02期 |
4 |
高增伟;辊式连铸轧铝板带厚差及板凸度的控制与调整[J];轻合金加工技术;1998年08期 |
5 |
党军;提高中厚板成材率的低成本策略[J];江苏冶金;2000年01期 |
6 |
彭艳,刘宏民;HC轧机板形板凸度控制特性的计算机模拟[J];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07期 |
7 |
张小平;张进之;张少琴;柳玉伟;;解析板形刚度理论的实验验证[J];世界钢铁;2009年03期 |
8 |
姜正连;朱伏先;王国栋;张强;言果威;母青山;韩力;吴国良;;CVC轧机板形控制特性的实验研究[J];钢铁;1991年05期 |
9 |
胡衍生;程晓茹;李虎兴;庞先进;商存亮;刘微;周敏;;辊型设计中减小板凸度的处理方法[J];冶金设备;2006年03期 |
10 |
张小平;张少琴;郭会光;柳玉伟;张进之;;解析板形刚度理论的实验验证[J];塑性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
11 |
滕达;党军;;提高炉卷轧机成材率的对策[J];南钢科技与管理;2008年01期 |
12 |
刘立忠,吕程,赵启林,刘相华,王国栋;CVC热连轧精轧机组板形计算软件的开发[J];钢铁研究;2000年02期 |
13 |
朱鹏举;;中厚板轧机的板形与板凸度控制[J];江苏冶金;2005年06期 |
14 |
马正贵;;中厚板轧机的板形控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5 |
王国栋;;现代热轧带钢生产技术(4)——板形和板凸度控制技术[J];轧钢;1990年02期 |
16 |
王成山;;制罐料热轧生产的温度和板凸度控制[J];有色金属加工;1995年05期 |
17 |
朱伟勇,刘向东,王国栋;六辊UC轧机轧制过程混沌、分形特性探索和定量判据动力学分析[J];钢铁研究学报;1997年05期 |
18 |
毕玉伟,王黎筠,朱国荣;传统热带轧机改为工作辊横移式轧机实施方法[J];轧钢;1997年05期 |
19 |
张进之,戴学满;中厚板轧制优化规程在线设定方法[J];宽厚板;2001年06期 |
20 |
谭建平;周俊峰;;高精度激光板凸度检测技术[J];有色设备;2004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