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高频链逆变器控制及并网技术研究
【摘要】:高频链逆变器由变压器原边高频逆变器、高频变压器、变压器副边周波变换器以及输出滤波器组成,能够克服传统工频逆变器体积大、噪声大、成本高等缺点,具有电路拓扑成熟、隔离型功率变换及能量双向流动等优点,被广泛研究。然而如何解决周波变换器的安全换流问题一直是该类逆变器的技术难点。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解结耦单极性移相调制策略,能够实现周波变换器中所有功率管的零电压开关(ZVS)以及变压器漏感和滤波电感电流的自然换流,达到安全换流的目的。首先,本文对高频链逆变器的拓扑类型进行了概述,介绍了高频链逆变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几种拓扑存在的优缺点。针对周波变换型单相高频链逆变器拓扑展开分析,并对目前存在的几种换流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次,本文总结了解结耦调制方法和单极性移相调制方法的优点,进一步提出解结耦单极性移相调制策略,并且详细分析了该策略实现软换流的工作过程。同时,又进一步研究了周波变换器中开关管两端电压尖峰和电压震荡的产生原因,通过理论证明了在变压器原边引入钳位二极管及谐振电感抑制电压震荡的可行性,并重点分析了加箝位二极管及谐振电感的单相高频链逆变器的工作过程。然后,本文对单相高频链逆变器的闭环控制和并网控制进行了研究,结合解结耦单极性移相调制方法建立了单相高频链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单相高频链逆变器的双闭环控制及并网控制技术,介绍了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的电网电压同步技术及其设计方法,并讨论了PR调节器和PI调节器的参数优化方法。最后,在理论和仿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整个系统的软硬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搭建了1k VA的实验平台,采用DSP与CPLD联合的数字控制,通过实验验证了上述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
|
|
|
1 |
张国娟;张代润;;高频链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电源技术应用;2005年07期 |
2 |
张国娟;张代润;;高频链技术综述[J];电源世界;2005年08期 |
3 |
户永清;;基于高频链技术的逆变电源设计[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
4 |
蔡文,夏明亮,周鸣;具有高频链接的单相—三相矩阵电力变换器研究[J];矿山机械;2005年01期 |
5 |
蔡可健;;三管单级双向电流源高频链逆变拓扑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8年10期 |
6 |
王丹;贺明智;游小杰;;全桥高频链逆变电源的混合控制策略研究[J];电源世界;2009年05期 |
7 |
王丹;时智勇;贺明智;游小杰;;全桥高频链逆变电源的混合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9年09期 |
8 |
蔡可健;俞阿龙;;宽电压双向电流源高频链逆变拓扑[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3期 |
9 |
闫朝阳;张微;张东;邬伟扬;;倍频同步的高频链变换器锯齿形载波发生电路[J];电气应用;2011年11期 |
10 |
陈林;李淑琴;王晓波;林辉;;非接触式旋转高频链变压器在卫星电源上的应用[J];电源技术应用;2007年07期 |
11 |
龚春英,李伟,严仰光;推挽式单级电流源高频链逆变拓扑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10期 |
12 |
龙海峰;呙道静;郭世明;;高频链中高频变压器的分析与设计[J];电源技术应用;2004年04期 |
13 |
李伟,龚春英,严仰光;推挽双向电流源高频链逆变器[J];电力电子技术;2001年06期 |
14 |
孙向东,钟彦儒,任碧莹,张建领;三相高频链周波变流器的控制方法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4期 |
15 |
胡文丽;赵永涛;郑永强;;一种新型矩阵式高频链逆变器控制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2012年19期 |
16 |
金晓毅;邬伟扬;孙孝峰;吴俊娟;;串联谐振高频链逆变电源数学模型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27期 |
17 |
卜峰;;交流逆变电源系统的设计与研制[J];才智;2009年23期 |
18 |
郑连清;赵永涛;刘琦;;基于拓扑解耦的矩阵式高频链逆变器控制新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年08期 |
19 |
龚春英,李伟,胡晓君,严仰光;单级式半桥电流源高频链逆变拓扑研究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2年02期 |
20 |
孙向东;钟彦儒;;高频链逆变技术发展综述[J];电源技术应用;2002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