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并联机床数控编程技术的研究
【摘要】:并联机床是并联机构学、数控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在数控机床领域的创造性应用,它相对于传统数控机床具有诸多优点,适合加工复杂曲面零件。
本文以开发面向5-UPS/PRPU并联机床CAD/CAM集成系统和研究并联机构分析新方法的实施过程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系统分析了面向5-UPS/PRPU并联机床的CAD/CAM集成系统体系结构、后置处理技术、工件坐标系定位算法、快速干涉检验算法、数控加工仿真技术和并联机构分析新方法等问题,并做了加工实验。目的是一方面解决并联机床数控加工编程的关键技术,实现5-UPS/PRPU并联机床对零件(尤其是复杂曲面零件)的数控加工,推动并联机床的产业化和实用化;另一方面是寻求一种分析并联机构的简便、快捷的新方法,为并联机构分析提供有效的工具。内容如下:
提出了面向5-UPS/PRPU并联机床CAD/CAM集成系统软件的总体结构,给出了系统软件的信息流程;对该集成系统软件进行了模块划分,并阐述了各模块的功能和实现方法。
采用一种铣刀的通用模型进行刀位计算,导出了五坐标曲面加工的通用刀位计算公式;对5-UPS/PRPU并联机床和刀具双摆动5坐标机床( A? B)进行了详细的运动分析,得出并联机床动平台两个可变化的姿态角具有与刀具双摆动5坐标机床( A? B)中两个摆动转角相同的性质。
阐述了5-UPS/PRPU并联机床后置处理器的设计原则和功能,该后置处理器的结构和后置处理过程;研究了后置处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给出了相应问题的具体算法;用曲面加工的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后置处理器的正确性。
阐述了并联机床工件坐标系定位的重要性及其原则;通过对并联机床灵巧度评价指标的分析,提出了综合灵巧度系数和综合灵巧度的概念,介绍了综合灵巧度在5-UPS/PRPU并联机床轨迹规划中的应用;把5-UPS/PRPU并联机床工件坐标系的定位问题归结为在满足工作空间的前提下,对刀位文件综合灵巧度的优化,并利用复合形法对这个优化问题进行了求解,得到定位矢量;结合一个曲面定位的具体实例,给出了算法验证。
|
|
|
|
1 |
陈惠贤;姚运萍;段利英;;基于数控加工的复杂曲面误差分析[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6年10期 |
2 |
陈惠贤;姚运萍;;数控加工复杂曲面的误差分析和补偿[J];新技术新工艺;2006年09期 |
3 |
孙勇兵;;复杂曲面的三维造型及数控加工[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0年10期 |
4 |
马保聪;田相克;;基于CAXA的复杂曲面三维造型及数控加工[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9年06期 |
5 |
王振;韩祥凤;;复杂曲面的数控加工误差分析[J];新技术新工艺;2011年05期 |
6 |
吴先文;李丽;张丹;李雷;;基于UG的大型十字万向接轴法兰叉头的数控加工技术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1年07期 |
7 |
陈辉,王知行,卓桂荣;七轴并联机床数控加工后置处理技术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3年01期 |
8 |
王哲,吴宪,雷雨成,王知行;并联机床数控加工碰撞干涉检验算法研究[J];机械设计;2001年09期 |
9 |
王立平
,汪劲松;机器人与机床的完美结合——新型并联机床[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年Z1期 |
10 |
乐英;韩庆瑶;贾军;;复杂曲面数控加工刀具轨迹的生成技术[J];机床与液压;2008年06期 |
11 |
陈辉,王知行,卓桂荣;用七轴并联机床加工叶片及后置处理技术[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2年09期 |
12 |
李粉霞;杨洁明;;基于逆向工程的复杂曲面数控加工[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8年03期 |
13 |
卓桂荣,王知行,刘文涛;并联机床工件自动定位[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04期 |
14 |
陈辉,王知行,卓桂荣,袁剑雄;基于UG/Post的并联机床数控后置处理器的开发[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15 |
朱虎;李建雨;;基于分层制造和数控加工的复合快速成形技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16 |
李铁民,郑浩峻,王立平;并联机床的刀位文件预处理[J];工具技术;2002年09期 |
17 |
王洋,倪雁冰,黄田,张大卫;三平动并联机床开放式数控系统开发[J];机械设计;2001年09期 |
18 |
顾锋,汪通悦,康志军,刘远伟;并联机床的研究与技术进展[J];机床与液压;2002年06期 |
19 |
冯民生,崔凤奎;并联机床——新一代数控机床[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5年02期 |
20 |
钟诗胜,杨晓钧,王知行;七轴并联机床加工汽轮机叶片技术及其工作空间干涉检查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