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孤子在光纤中传输的特性研究
【摘要】:
光纤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光电检测与光纤传感,另一方面主要应用在光纤通信中。随着对大容量、高速率通信要求的不断提高,光孤子通信逐渐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光孤子是一种光脉冲序列,它在光纤中长距离传输时能保持形状不变,这种特性是实现光孤子通信的基础。光孤子脉冲之所以能在光纤中稳定传输是利用群速度色散和自相位调制效应平衡的结果,然而实际的光纤通信系统并非如此理想,影响光孤子传输特性和传输容量的主要因素从总体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光纤介质引起的,如损耗、群速色散、偏振模色散等;二是非线性相互作用,如自相位调制(SPM)、交叉相位调制(XPM)、四波混频(FWM)等。因此研究光孤子在光纤中的传输特性,对于设定光孤子通信系统,使光孤子通信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研究光孤子在光纤中的传输特性和光孤子实验系统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基础上推导了光纤孤子传输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E),并对其进行了修正,得到了高阶修正的NLSE,结合偏振模色散(PMD)基本理论及其表示方法,得到描述光脉冲在双折射光纤中传输的NLSE。
对ps光孤子在光纤中的传输特性做了研究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对高阶孤子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孤子脉冲的衰变现象,得到脉冲对在光纤中传输时衰变规律。对于高阶孤子来讲,高阶色散的增大会使孤子分裂更为严重,并且相互吸引的两列分裂波会迅速叠加在一起,给通信带来不利影响。
利用修正的高阶广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得到增加二阶色散系数,三阶飞秒孤子的裂化也会得到控制,在频域内表现为频谱中移变窄。还分析了自陡峭效应和自频移效应对二阶孤子传输的影响,指出在一定的参数取值范围内,自频移效应对二阶孤子传输的影响要比自陡峭效应大,占主导地位,且对自陡峭效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研究了同步调制技术对经典孤子系统的PMD的补偿作用,使脉冲的最大传输距离成倍的增长,有效的提高了脉冲的传输质量;滑频滤波器对该系统中PMD的抑制作用很小,但对色散管理孤子(DMS)系统的PMD抑制作用显著。研究了滤波控制DMS在双折射光纤中的传输特性,采用变分法解出滤波控制DMS的传输规律,解析结果表明,PMD的滤波控制极大地优化了DMS传输性能。
对增益开关半导体激光器(DFB-LD)做了实验研究,采用光纤光栅滤波器消除脉冲初始啁啾,得到变换限制脉冲。设定了实验系统,实现了ps孤子34km无畸变传输。
|
|
|
|
1 |
邸金红;;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研究方法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06年15期 |
2 |
邸金红;叶会英;;偏振模色散的分析模型[J];山西电子技术;2006年04期 |
3 |
李志全;闫利娟;王志斌;;偏振模色散对飞秒孤子脉冲传输的影响[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6年02期 |
4 |
王晶,苗洪利,任志君,李颖,杨爱玲;超高速光孤子传输特性分析及数值模拟[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
5 |
钟卫平;光纤中高阶项对光孤子传输的影响[J];光通信研究;1992年03期 |
6 |
徐四六;陈顺芳;;光纤传输模型的数值计算[J];咸宁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7 |
张茹;韦理英;陈林;于丽;;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信号偏振度的计算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6年05期 |
8 |
齐跃峰;宋大鹏;周玮;;单模光纤中光孤子与准光孤子传输特性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9 |
闫凯;;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数值计算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0 |
潘婷;;PMD对平均光孤子系统传输性能影响的研究[J];光通信研究;2011年01期 |
11 |
何修军;谢康;向安平;涂小强;;色散管理和非线性管理控制光孤子群的传输[J];半导体光电;2010年02期 |
12 |
张银蒲;康霞;申彦春;;偏振模色散对光孤子传输系统的影响[J];唐山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
13 |
罗江;罗斌;潘炜;朱少平;顾艳华;;动态自适应分步傅里叶算法及其在光纤传输模型中的应用[J];激光杂志;2006年03期 |
14 |
施娟;;基于对称分步傅立叶算法的光孤子仿真[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8年01期 |
15 |
连建;诸波;;光孤子传输控制方案的探讨[J];光通信技术;2010年01期 |
16 |
郝瑞宇;琚爱堂;;(1+1+1)维时空光孤子控制[J];长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
17 |
张祥冰;实验证明光孤子传输超过越洋距离[J];光通信技术;1991年03期 |
18 |
王敬华,张国平,李刚,陈柳;高速光纤通信中的偏振模色散补偿技术[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9 |
张晓光;杨伯君;于丽;郑远;俞重远;张茹;席丽霞;李朝阳;刘玉敏;张霞;周光涛;沈昱;陈林;段高燕;张建忠;;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关键技术[J];电信科学;2005年12期 |
20 |
龚岩栋,齐赞伟,江中澳,简水生;偏振模色散定义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