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形模式识别与控制的智能方法研究
【摘要】:
现代工业的发展对冷轧带钢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板材产品的板形质量成为现代高精度轧机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板形控制日益成为钢铁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板形模式识别是板形控制的前提,为板形闭环控制系统的关键环节,也是板形控制研究的热点问题。近来,人工智能的方法以其在建模,优化和控制等方面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在板形模式识别和控制领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板形模式识别与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找出传统方法存在的不足,对板形模式识别与控制的智能方法进行了研究。
首先,分析了现阶段神经网络板形模式识别模型存在的网络结构难以确定,学习时间长,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与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网络的等价性,利用SVM回归训练确定RBF网络较优的初始参数,建立了基于SVM的RBF网络板形模式识别模型。
其次,发现了以往板形模式识别方法中存在输入冗余的问题,利用板形基本模式的两两互反特性,将待识别样本与一对互反的基本模式的模糊距离之差作为RBF网络的输入,使网络的输入节点减半,进一步实现了板宽变化时网络结构的固定化和简单化,提高了板形模式识别的精度和速度。
再次,分析了以往板形智能控制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板形控制的动态矩阵方法,该方法考虑到生产的实时特性,建立了板形控制的预测模型,不断调整反应板形特征参数量与调节量之间数学关系的板形影响矩阵,实时为板形控制提供依据。
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本文所提出的改进的基于SVM的RBF网络板形模式识别方法以及板形控制的动态矩阵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
|
|
|
|
1 |
鲍鸿,黄心汉,李锡雄,毛宗源;用模糊RBF神经网络简化模型设计多变量自适应模糊控制器[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0年02期 |
2 |
高静巧,王硕禾,魏英静;一种基于RBF网络的模糊规则的动态生成算法[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3 |
王洪瑞!电气工程学院,郭唐禾!电气工程学院,宋维公!电气工程学院;基于模糊距离的BP网络板形信号模式识别的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4 |
张媚,李秀娟;伺服系统的神经网络摩擦力自适应补偿研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2年04期 |
5 |
唐正军,刘代志;径向基函数(RBF)网络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3年08期 |
6 |
王晓哲,顾树生,吴成东;基于混合编码方式的RBF网络遗传训练算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8期 |
7 |
牛建军,吴伟,陈国定;基于神经网络自整定PID控制策略及其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06期 |
8 |
付世凤;陈瑞志;王丽丽;;BP网络与RBFNN网络比较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6期 |
9 |
王长琼;基于组合RBF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及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14期 |
10 |
胡海峰,沈伟,秦家银;RBF网络在立体视觉系统中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11期 |
11 |
宫新保,沈文辉,金兆彰,周希朗;RBF网络雷达天线扫描方式识别系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4年04期 |
12 |
陈书旺;张喜英;;模糊理论在RBF神经网络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04期 |
13 |
谭文,曾照福,王耀南,周少武,刘祖润;混沌系统的RBF网络补偿控制方法研究[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
14 |
王阳萍,朱正平;MATLAB在RBF径向基神经网络仿真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04年10期 |
15 |
宁朝;基于SVM技术的英文字符识别方法[J];大众科技;2005年08期 |
16 |
邓广慧;唐贤瑛;夏卓群;;基于FCM和RBF网络的入侵检测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6年01期 |
17 |
王清翔;仲婷;潘金贵;;基于SVM的日文网页分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18 |
孙丽英;葛超;朱艺;;RBF神经网络在函数逼近领域内的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7年08期 |
19 |
黄辰;贾石峰;;基于智能PID移动机器人电机转矩控制研究[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8年05期 |
20 |
刘伟;齐晓慧;;基于RBF网络的机械手臂逆问题的求解[J];航空计算技术;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