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蒯因本体论承诺学说研究

邸凯辉  
【摘要】: 历史上关于本体论的探讨一直延续至今。从哲学史来看,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本体论被赋予了不同的解释。在这些解释中,唯一不变的是本体论就是关于“存在”的科学,或者说,本体论是“存在之作为存在的科学”,它研究何物存在以及以何种方式存在等问题。与以往不同,蒯因从语言的角度探讨了“存在”,把“存在”局限于一个理论所认可的范围之内,他对本体论概念的独特诠释,成为其本体论学说的一条主线。蒯因运用现代逻辑方法对作为哲学基石的本体论的刻画,把哲学问题与逻辑分析方法相结合,使哲学研究精细化、形式化成为可能。这一“蒯因式”的语言逻辑分析方法已经成为了20世纪50年代分析哲学中的经典内容。 蒯因从其整体主义知识观和经验论的立场出发,提出了本体论承诺学说,其中包括两个著名的标准:一是本体论承诺的识别标准,“存在就是成为约束变项的值”;二是本体论承诺的认可标准,“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通过这两条标准,蒯因把本体论的选择最后变为概念结构、说话方式或语言形式的选择,并诠释了只有物理对象和类可以存在的唯名论思想。蒯因把本体论事实的争论变成了语言的争论,并把除了类以外的抽象性实体排除在本体论之外。 蒯因的本体论承诺理论,不仅是西方分析哲学界的原创型理论,带动其它哲学思想的研究,对我国逻辑学及哲学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蒯因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研究态度,更是逻辑及哲学工作者学习的榜样。本文在概括蒯因本体论承诺学说价值的基础上,对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也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其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的启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放良;;评蒯因的本体论承诺理论[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刘卫花;;论蒯因“本体论承诺”及其价值[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3 杨长福;唐晓嘉;;蒯因“本体论承诺”思想的科学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10期
4 王源生;蒯因与罗素自然语言哲学观的粗略考察[J];求索;2003年06期
5 陈波;;蒯因哲学为什么是重要的——在《蒯因著作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J];哲学研究;2007年05期
6 陈波;蒯因的本体论[J];晋阳学刊;1996年03期
7 陈波;蒯因的“两个教条”批判及其影响[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王元明;试析蒯因的自然主义认识论[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9 唐文;;整体论与本体论承诺问题——蒯因的《论何物存在》评述[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唐文;;“本体论承诺”问题的内涵与意义——谈蒯因的《论何物存在》[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1 胡玻;拒斥形而上学——论分析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批判[J];重庆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12 陈波;蒯因哲学的理性精神及其启示[J];哲学研究;1994年12期
13 杨武金;周志荣;;对逻辑中本体论承诺的反思[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4 陈波;分析哲学的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15 姚介厚;;蒯因对分析哲学的实用主义变革[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6 徐向东;模型、指称和实在[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7 张灏;;桀骜不驯的经验——卡尔纳普的语言架构理论和蒯因的本体论承诺理论比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8 徐翔;;论蒯因的“翻译的不确定性”[J];考试周刊;2009年51期
19 孙自挥;;本体论相对性的语言性解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0 江怡;经验、逻辑与整体论——一种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语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波;;蒯因的逻辑哲学[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2 孙正聿;;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3 张维真;;论“蒯因的教条”——关于逻辑常项与逻辑真[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4 张利芳;文海鸿;;论逻辑真理及蒯因对分析性和必然性的责难[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肖群;;实质性相似加接触——计算机软件侵权案中重要的识别标准之一[A];入世后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实务研讨会暨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书讯[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7 付晓辉;肖稳安;;宽广的对流暴风—Derecho[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周栢乔;;描述、诠释与外在主义[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姜彧;;段正元论《大学》的亲民之道[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10 张灏;;意义与指称不可兼得——对一种意义理论的批评[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森;本体论语境中人的本性审视[D];吉林大学;2005年
2 张淑静;产业集群的识别、测度和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蒲秋梅;基于Ontology和Agent的电子商务协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李伟;蒯因认识论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李红章;概念框架与思想解读[D];吉林大学;2008年
6 张小玲;刑事诉讼客体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李汉昌;诉讼标的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宋春雨;论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张蕴;斯特劳森的识别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张力锋;模态逻辑和本质主义[D];北京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邸凯辉;蒯因本体论承诺学说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2 王世东;蒯因本体论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0年
3 刘卫花;对蒯因逻辑中“本体论承诺”的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帅;外延、刺激与经验[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筱婷;基于本体论的知识表达[D];湘潭大学;2010年
6 赵金波;蒯因论归纳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国浩;蒯因本体论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孟坦;奎因逻辑真理学说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9 马剑梅;行政合同及其诉讼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张水;蒯因整体论探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淘淘;酸奶的识别标准[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1年
2 江怡;从蒯因的观点看[N];光明日报;2007年
3 李艳辉;阅读蒯因:唤起对论理的热情[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王路;蒯因:一个纯粹的哲学家[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迪文;企业竞相追逐反垃圾邮件技术[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6 王彤;农行《金钥匙理财中心视觉识别标准》解读[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7 通讯员 花淑芳;43个课题通过评审准予立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小秋 全国政协委员 原吉林省政协副秘书长 肖善因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轻工总会副会长 潘蓓蕾 秋辑;谁为安全生产负责[N];人民政协报;2002年
9 广发证券 曹新;反转形态“低价配”[N];江苏经济报;2002年
10 尼克;王浩和他的朋友们[N];东方早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