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调节转速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
经济危机无法阻挡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趋势,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非可再生能源消耗之间的矛盾变得迫在眉睫。能源问题解决的途径为节能与开发新能源,这也是当今的热点。二次调节系统以高利用率和节能为目的,对系统能量进行回收再利用。在企业追求高利润的今天,二次调节系统受到重视。本文在这种大背景下,选择了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的二次调节转速系统的控制为研究方向。
首先,本文对目前国内外二次调节技术的现状进行了总结,阐述了二次调节系统的特点和在工业中的应用,并对未来可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二次调节系统的控制方式主要分为转速控制、功率控制和转矩控制,其中转速控制是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容易实现的控制方式,所以本文采用转速控制方式。针对转速控制下的二次调节系统进行研究,对其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它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推导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为下面控制策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其次,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二次调节系统设计了控制算法。为求尽快推广使用,将目前先进的控制方法与工业中常用的控制方法相结合,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对于二次调节转速系统参数的易变性,尤其是转动惯量和阻尼系数的改变以及外界干扰的存在设计了模糊滑模控制器。模糊滑模控制器利用滑模算法的强鲁棒性和对参数变化及外界干扰的不敏感来保证转速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利用模糊算法减弱滑模控制的抖振。应用两种控制算法分别进行了仿真,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有效的增加了系统的自适应力和对环境改变的调节能力。
最后,在燕山大学二次调节液压系统综合实验台基础上,对二次调节转速控制系统进行了实验,与仿真对比证明了前面理论分析的可行性。
|
|
|
|
1 |
冯力;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设计[J];辽宁工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
2 |
张天平,冯纯伯;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模糊控制[J];控制与决策;1996年05期 |
3 |
赵金,杨璐,万淑芸;交流调速系统的一种改进控制算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4 |
肖燕,田忠智,张锡庆;电流型开关功率放大器的离散滑模控制方法研究[J];东北电力技术;2002年12期 |
5 |
韩思亮,汤建新,马皓;双向DC/DC变换器滑模控制新方案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4年05期 |
6 |
唐毅谦,王建辉,顾树生,齐峰英;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模糊直接自适应控制[J];控制工程;2004年04期 |
7 |
尹鹏军,高国琴,唐建中,陈歆;新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的模糊滑模控制[J];机床与液压;2005年08期 |
8 |
张达科;胡跃明;胡战虎;;低抖振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9 |
高兴华;耿德旭;高玉峰;马惜平;;基于反演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倒立摆系统跟踪控制设计[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10 |
宫帅;周云山;黄伟;何大为;;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子节气门系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9年03期 |
11 |
蔡素芬;石金娥;;一类具有外部扰动的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滑模控制[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
12 |
蔡振江;胡玉兰;童大至;马先;;位置伺服系统滑模控制器设计[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
13 |
赵金,王离九;直流PWM调速系统的一种新型速度调节器[J];控制与决策;1994年01期 |
14 |
张达科,胡跃明;任意切换时间下的二维线性混合系统的滑模控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12期 |
15 |
闫茂德,张长青,贺昱曜;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状态参考自适应滑模控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16 |
张建文;许志军;郑瑞;;滑模变结构在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用户;2006年01期 |
17 |
唐得志;冯旭刚;;基于PD方法的不确定机器人神经网络变结构控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8 |
崔立超;刘学忠;;模糊自适应滑模控制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9 |
付奎生;熊伟;;滑模控制改善液压仿真转台低速性能[J];装备制造技术;2008年07期 |
20 |
林壮;段广仁;宋申民;;水平欠驱动机械臂的反步自适应滑模控制[J];机器人;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