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缝焊管高频感应焊接残余应力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高频直缝焊管需求越来越大。该焊管的生产过程—高频焊接不可避免的产生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导致焊接裂纹和接头性能降低的重要因素,对结构的静强度、疲劳强度、稳定性、刚度以及应力腐蚀开裂存在关键性的影响。成功预测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情况是获得高质量焊接结构的重要途径。一旦各种焊接现象能够实现计算机模拟,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来确定焊接各种结构和材料时的最佳设计、最佳工艺方法和焊接参数等。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焊接过程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析理论,有限元分析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平台完成,总结了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焊接模拟计算过程,基于高频焊接热源的计算模拟结果,采用三维实体单元,考虑材料的物理性能随温度的变化和相变的影响,利用ANSYS软件中的APDL(参数设计化语言),并使用间接法求得了残余应力场。获得了高频焊管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合适的有限元模型;现阶段由于高频感应焊接没有数学模型加以描述,在加载热源问题的处理上,首先根据工厂实际生产参数,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出V型角的高频感应焊接温度场,选取达到焊接成型要求(板边温度≥1400℃)处的横截面的温度场,记录每个节点的温度值,以此作为高频感应焊接热源,采用ANSYS的APDL解决了高频焊接热源加载问题;在温度场计算准确的基础上,将热单元转化为结构单元求解残余应力;通过后处理,给出了焊缝部位残余应力的分布趋势;分析了高频感应焊接残余应力的主要形成原因,指出了主要是由于温度梯度形成残余应力,轴向残余应力接近材料的屈服应力,周向残余应力仅为材料屈服应力的三分之一左右,径向残余应力数值较小工程上可以忽略。
|
|
|
|
1 |
陈维波;;爆炸法消除金属焊接残余应力[J];爆破器材;1985年04期 |
2 |
李广铎,刘柏梁,李本远;孔边塑性变形对测定焊接残余应力精度的影响[J];焊接学报;1986年02期 |
3 |
赵芳壁,张宏伟;焊接残余应力拉力载荷消除法的实验研究[J];压力容器;1993年04期 |
4 |
解德,李荣锋,谭伯聪,李福林,李美堂,孙永久;爆炸法消除超厚板焊接残余应力的工艺研究[J];钢铁研究;1995年02期 |
5 |
程咏梅,徐学东,张亦良,周竞学,姚希梦,段景明;加氢裂化反应器的焊接残余应力和水压试验应力测试[J];压力容器;1997年05期 |
6 |
张春平,李萌盛,秦琳;基于ANSYS的异种钢焊接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7 |
朱援祥,王勤,赵学荣,孙秦明;基于ANSYS平台的焊接残余应力模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8 |
艾景辉;;压力容器消除焊接应力技术评述[J];应用能源技术;2007年07期 |
9 |
郭淑娟;张莹莹;杨坪;闫伟;;换热器管与管板接头焊接残余应力的有限元分析[J];热加工工艺;2010年03期 |
10 |
;应力应变、疲劳与脆断、断裂力学[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02年05期 |
11 |
刘晓雪;佟维;;平板对接焊三维数值模拟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7年03期 |
12 |
范潇;李京龙;杨晓君;冯涛;;大型混流式水轮机焊接残余应力分布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9年01期 |
13 |
刘成林;;电力工业焊接学组、六省(区)电建焊接协调情报网在柳州举行会议.[J];焊接;1980年05期 |
14 |
汪建华;焊接残余应力的简要估算法[J];造船技术;1983年03期 |
15 |
杜峥,黄蓝林;1Cr18Ni9Ti钢的焊接残余应力及其测定[J];石油化工设备;1985年07期 |
16 |
潘红良,李培宁,李炜;焊接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的研究[J];压力容器;1991年02期 |
17 |
邓化凌,马杭;边界元辅助焊接残余应力计测的研究[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
18 |
陈燕,游敏,熊建钢,余海洲;减摩法调控结构钢焊接残余应力技术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
19 |
侯学涛,王立君;5A06铝合金焊接结构件退火消应最佳温度的确定[J];电焊机;2005年09期 |
20 |
刘婉莹;宋天民;张国福;徐东;王岩;孟媛媛;;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J];石油和化工设备;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