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与标定研究
【摘要】:
本文针对国内外有关多维加速度传感器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进行了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分析与综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六维加速度传感器静态标定系统,并对整体预紧平台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样机进行了静态标定实验、误差分析的研究。
以6-SPS并联机构为原型,借助并联机构的理论建立了输入加速度矢量和输出信号之间的映射关系。从理论上验证了并联结构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可行性。根据并联机构的特征,结合一般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定义了并联结构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传感器的整体结构尺寸,为进一步优化传感器的性能,对传感器的一些零部件进行了优化,改善了球铰结构存在的间隙、摩擦等问题。针对当前六维加速度传感器标定实验的现状,设计了一套标定平台。
对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静态标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传统Stewart平台的标定方法;然后,针对本课题所研究的整体预紧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进行受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标定方法。两种方法从不同思路入手,运用数值、矩阵线性分析等理论解决了由于预紧式传感器超静定受力而带来的标定难题。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对机器人用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使用价值。
|
|
|
|
1 |
洪连进;电容式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J];电机与控制学报;1997年04期 |
2 |
唐富荣,薛大同;静电悬浮式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初步设计[J];传感器技术;2001年07期 |
3 |
李勇;顾锋;赵国海;赵文龙;;基于MMA7260QT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电梯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J];世界电子元器件;2008年02期 |
4 |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90年总目录[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90年06期 |
5 |
陈德英,茅盘松,张旭,王强;一种压阻式高g值加速度传感器[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4年03期 |
6 |
王海红;;双轴加速度传感器ADXL210E及在三维鼠标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年18期 |
7 |
刘宇;鞠文斌;刘羽熙;;加速度传感器的检测应用研究进展[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0年10期 |
8 |
郑贵英;MLG2型加速度传感器工艺研究[J];传感器技术;1982年Z1期 |
9 |
张于北;梁志国;;模型化思想指导下的加速度传感器动态校准技术[J];测试技术学报;1996年02期 |
10 |
陈德英,茅盘松;振动式微硅型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99年02期 |
11 |
樊尚春,刘广建,吕国云!陕西省西安市69信箱11分箱,710024,张景森!陕西省西安市69信箱11分箱,710024;加速度传感器幅频特性测试及改进[J];测控技术;1999年11期 |
12 |
朱目成,夏季,马德毅,刘强,孟念湘,徐培君;低g值硅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与分析[J];西南工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13 |
吝海锋,杨拥军,郑锋;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结构的计算机仿真[J];微纳电子技术;2002年06期 |
14 |
刘扬,贾海涛,曹丽;手写动态特征采集系统的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S2期 |
15 |
俞阿龙;基于神经网络的加速度传感器动态模型参数辨识[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6 |
陈新;;加速度传感器ADXL105的原理及其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6年10期 |
17 |
倪恩铭;;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低功耗冲击记录仪的实现[J];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2007年S2期 |
18 |
倪恩铭;;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低功耗冲击记录仪的实现[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07年08期 |
19 |
;2008~2013年加速度传感器市场的走势平稳,有望成为MEMS市场上最热门产品[J];传感器世界;2009年06期 |
20 |
陈虎;周凤星;;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在智能车路径识别中的应用[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