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涡轮叶栅非定常流动性能分析
【摘要】:三维、粘性、非定常是叶轮机械内部实际流动的固有特性,非定常特性对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的热功转换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其内部叶栅的非定常干扰对于改善高负荷涡轮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对非定常特性的认识和研究直接关系到叶轮机械的发展。本文采用区域缩放法、结构化网格、双时间步法、标准k-epsilon湍流模型以及滑移界面法对某高性能涡轮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涡轮级内的三维非定常流动。
传统的叶轮机械设计方法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些设计和分析方法中引入了一个重要假设,即动叶和静叶都是在相对定常环境下工作。由于在高负荷以及偏离设计工况情况下,忽略非定常流的影响,采用定常假设作出的工程设计并不完全可靠,偏差较大因此涡轮级内的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是现阶段计算流体力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对叶轮机内非定常流动的研究,详细讨论了叶排间干扰对涡轮级气动性能的影响。涡轮级内常见的非定常现象包括:激波、尾迹、脱落涡、壁角涡、通道涡以及泄露涡等。在每个静叶通道内可以观察到周期性的流动。在跨音速工况下,涡轮级静叶尾缘会出现激波,该激波会对下游动叶通道内的流动产生周期性的影响。该涡轮级内的涡运动包括:静叶叶片尾缘附面层引起的脱落涡;根脚区两个端壁附面层相互干扰形成的壁角涡;动叶通道内转子旋转运动产生的通道涡;存在叶尖漏流时出现的泄露涡。在定常和非定常模拟中,均可观察到同样形式的顶部泄漏涡。本文对上游尾迹与涡轮叶栅通道涡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非定常流动物理本质,发掘非定常流的潜力,为发展非定常设计手段提供思路。数值计算表明:上游尾迹的非定常作用一方面增强了叶栅通道涡,使得流动损失增大;另一方面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通道涡沿着流动方向的发展,对控制损失起到正面作用,端区的综合非定常效应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平衡。
本文数值模拟使用的是商业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nsys-CFX,通过数值模拟可对高性能涡轮级内的非定常流动有定性的了解,数值模拟的结果可为涡轮级的非定常优化以及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
|
|
|
1 |
童志庭;张靖煊;李美林;聂超群;;不同进口畸变下低速压气机近失速状态非定常特征[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01期 |
2 |
陈兆雄;;动载径向轴承中非定常流动雷诺方程的证明[J];内燃机学报;1985年01期 |
3 |
任玉新,沈孟育,刘秋生;跨音速压气机在非设计工况下动静叶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J];航空动力学报;1999年03期 |
4 |
王嘉冰;刘飞;刘敏;张瑜;杨昆;吴克启;;贯流风扇偏心涡非定常特性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7期 |
5 |
朱智富;马超;马朝臣;;离心压气机喘振发生发展过程分析[J];车用发动机;2010年02期 |
6 |
吕超;王同光;;三维动态失速模型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1年04期 |
7 |
苏挺英,陈文俊;明渠非定常流动数值计算的间断分解法[J];力学与实践;1995年01期 |
8 |
王彤,谷传纲;设计工况下离心压气机内部动静部件耦合非定常流动的数值模拟[J];机械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
9 |
季路成,项林,徐建中,陈江;非定常环境下叶栅性能的数值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2期 |
10 |
陈党民,李新宏,黄淑娟;部分流泵整机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S1期 |
11 |
邓向阳,张宏武,黄伟光;低速轴流压气机中前后静叶对动叶顶部区域流动的影响[J];航空学报;2005年05期 |
12 |
周涛;阎超;;扰流片快速张开诱发的非定常升力过冲[J];航空计算技术;2006年04期 |
13 |
周涛;阎超;;扰流片快速张开诱发的非定常流动研究[J];航空学报;2006年06期 |
14 |
熊劲松;侯安平;周盛;;压气机级间尾迹非定常流动的分析与利用途径探索[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1期 |
15 |
初雷哲;杜建一;赵晓路;徐建中;;叶片倾角变化对扩压器中非定常流动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5期 |
16 |
刘建勇;袁巍;陆亚钧;;非轴对称处理机匣的周向处理范围的实验[J];航空动力学报;2009年06期 |
17 |
刘伟;杨小亮;赵云飞;;高超声速飞行器加速度导数数值模拟[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0年04期 |
18 |
刘秋洪;王学军;;蜗壳对离心风机内部气动噪声影响的初步数值分析[J];风机技术;2011年01期 |
19 |
周盛;叶轮机械流固耦合有关模型综述[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1995年03期 |
20 |
朱刚,沈孟育,刘秋生,王保国;考虑NND格式修正的非定常Taylor-Galerkin有限元法[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