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多基地声纳关键技术研究

邹吉武  
【摘要】:现代战争中,海上警戒的任务之一是探测、定位敌方潜艇。随着潜艇声隐身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自体辐射噪声与二次反射声的声级越来越低。潜艇主被动声隐身技术的进步,使得传统收发合置主动声纳,以及纯被动声纳在反潜方面的诸多瓶颈愈发凸显。主动声纳由于收发合置,工作时较易被敌艇发现进而实施规避。被动声纳对于安静型潜艇的探测能力又十分有限。多基地声纳采用收发分置配置,兼具主动声纳与被动声纳的特点。本文围绕多基地声纳定位跟踪技术展开研究。 多基地声纳系统在设计论证时,首要问题是其配置形式与声纳平台的选取问题。故此本文首先考虑多基地的配置与声纳平台的选取问题。在建立了双基地声纳的基本概念与表征形式,并推导了能量约束下的双基地有效探测区域表达形式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能量约束下的多基地声纳浮标最优配置策略,可实现对指定海域在能量约束下的最优覆盖。结合双基地声纳目标镜反射回波理论,给出了镜反射回波航迹的概念。依托多基地声纳浮标最优配置形式,分析了圆簇浮标阵配置的镜反射回波航迹。针对目标在镜反射点回波信噪比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镜反射回波探测的配置形式。可实现镜反射回波在各接收基地的连续轮次可见。关于收发分置下的目标镜反射回波试验测量结果将在后文给出。 当多基地声纳平台配置固定后,在满足一定的声纳参数情况下,会出现多基地声纳特有的直达波干扰问题。故此对直达波干扰问题进行研究也有其必要性。针对多基地声纳的直达波干扰问题,讨论了几种自适应干扰抑制方法。给出了基于阻塞矩阵与预成零点约束矩阵的直达波抑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其有效性。提出了宽带信号模型下的零点约束矩阵的子带划分法。给出了一种舰潜双基地模式下的直达波抑制方法。通过虚拟阵技术,将潜用圆柱阵综合声纳虚拟成平面阵,在通过可分离的二维契比雪夫权进行旁瓣约束的基础上,通过二维零点约束矩阵实现干扰抑制。 在完成了指定配置下的干扰抑制后,对目标的定位跟踪成为下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对目标跟踪与数据关联算法进行了研究。对于目标跟踪与数据关联,基于D-S证据理论提出了一种组合逻辑数据关联算法。仿真分析了单目标直线航迹、双目标平行航迹与多目标交叉航迹三种典型航迹。仿真结果表明组合逻辑数据关联较之于最邻近数据关联,在配合以相应的目标跟踪算法后,可获得更低的误跟率与更高的跟踪精度。 最后,给出了双基地声纳水池试验结果。在水池条件下,完成了双基地定位误差分布测量试验、镜反射回波测量试验、直达波抑制试验与双基地目标跟踪试验。定位误差测量试验与镜反射回波试验实测结果均与理论结果吻合较好。直达波抑制试验验证了阻塞矩阵与零点约束矩阵直达波抑制算法的有效性。两种算法在高信噪比下其直达波抑制前后主旁瓣比分别可达37dB与47dB。在检测概率上阻塞矩阵法优于零点约束矩阵法。在双基地声纳目标跟踪试验中,完成了单目标直线航迹、双目标平行航迹与单目标圆形航迹三种典型航迹。较之最邻近数据关联算法,在不同的目标运动模型下,组合逻辑数据关联算法均具有更高的正确关联率与跟踪精度。水池条件下的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对外场试验提供了支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崔峰;现代声纳技术[J];国防技术基础;2005年02期
2 李启虎;进入21世纪的声纳技术[J];应用声学;2002年01期
3 李爱玲,闫夷升;声纳技术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J];现代物理知识;2003年03期
4 李启虎;;第一讲 进入21世纪的声纳技术[J];物理;2006年05期
5 孔大伟;吕杨;刘棱;;声纳技术在反水雷中的应用[J];舰船电子工程;2009年02期
6 沈顺根;“水下耳目”日新月异[J];当代海军;2001年10期
7 戴亮;;声纳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7期
8 王勇;颜昌平;;船舶吃水现场检测技术及方法探讨[J];中国水运;2008年08期
9 褚德欣;;抛投体水下定位技术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7期
10 付立彬;付晓彦;刘明堂;李黎;;混凝土排水管道声纳无损检测系统研究[J];人民黄河;2010年09期
11 柳志忠;姜朝宇;;舰艇声纳技术的发展[J];舰船电子工程;2011年01期
12 姜国兴;刘煜禹;;方兴未艾的水下通信技术[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年06期
13 尚建华;贺岩;陈卫标;;激光声纳探测技术[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8年02期
14 宋新新;德国声纳技术发展100年[J];舰船电子工程;2004年02期
15 曹国庆;;蝗虫帮助汽车智能防撞[J];科学与文化;2009年07期
16 ;“水声技术学术讲座”在西安举行[J];声学技术;2008年04期
17 ;声纳技术的应用[J];中国教育网络;2009年03期
18 彭艺艺;陈勇民;周永潮;;基于声纳技术的截流深井淤积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05期
19 程辉,田金文,柳健;声纳技术在海底地形辅助导航中的应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3年11期
20 刘炳霞;;浅谈舰船拖曳线列阵声纳的发展[J];中外船舶科技;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华;刘纪元;;合成孔径声纳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2 华乐荪;;地质声纳技术的新进展[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李启虎;;海洋开发和声纳技术[A];全国第一届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分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专刊[C];2007年
4 孙宝申;张春华;黄海宁;刘纪元;;合成孔径声纳成像技术及应用前景[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赵宝庆;车永刚;;双/多基地声纳技术发展综述[A];2009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交流暨水声学分会换届改选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维;叶青华;黄海宁;张春华;;海豚声纳成像模型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7 张立强;谢皓;陆红茂;;声纳数据传输与记录技术[A];2007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刘远;张代吉;王康康;陈志康;张辉;;应对恐怖分子攻击港口船舶和设施的侦察技术[A];2009年度救捞论文集[C];2009年
9 李宇;王彪;黄海宁;李淑秋;张春华;;MIMO探测声纳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10 武凤德;翁炬;;21世纪潜艇导航技术[A];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晓峰;成像声纳波束形成新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勇俊;基于二维成像声纳的水下运动目标定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邹吉武;多基地声纳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孙国仓;浅海矢量声场及其信号处理[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5 朱中锐;障板条件下矢量水听器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婷婷;声纳高速数据流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2年
2 刘欣;高频声纳接收信号仿真预报[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曹森;透镜声纳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苏华;船舶吃水动态检测方法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永恒;成像声纳接收和发射单元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卫来;避碰声纳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焦云飞;基于LabVIEW的声纳成像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吕云曾;机械扫描式成像声纳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江银;水下声系统性能检测装置的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贺西丽;压缩感知在声纳成像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龙;生物声纳技术有望用于机器人[N];科技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于莘明;舞动在海洋深处的乐章之中[N];科技日报;2006年
3 徐昊;中文之星推出声位笔 声纳技术重新定义笔应用[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4 何水仙 本报记者 于莘明;刘孟庵:大海深处“听”水声[N];科技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刘恕;水下GPS:精确“锁定”海洋目标[N];科技日报;2007年
6 ;影响欧洲战场的重大军事科技[N];解放军报;2005年
7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农药使用技术[N];齐齐哈尔日报;2007年
8 记者 赵维光;上海为8千公里下水道做“B超”[N];文汇报;2008年
9 静涵;人类造出机器昆虫[N];北京科技报;2004年
10 刘畅 董学清;我国首次普查内海内河内湖的水下文物[N];福建科技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