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燃料组件流动与换热数值分析
【摘要】:核电技术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反应堆物理、反应堆热工水力、反应堆控制、反应堆结构和材料等。热工水力设计主要目的是保证反应堆堆芯在各种运行工况下都能得到足够的冷却,这里燃料组件热工水力计算是主要分析工作之一。燃料组件格架是燃料组件重要结构部件直接影响其热工水力特性,本文利用CFD方法分析了带搅混翼格架燃料组件流动传热特性。所做工作主要有:对复杂格架模型的几何生成与网格划分,堆芯工况下格架特性的数值模拟,乏燃料水池工况下格架流场与温场分析。
组件模型取一个周期的5×5燃料组件进行分析,应用UG三维造型软件进行几何模型的建立,网格划分软件为ICEM CFD,划分方法采取混合网格方法。光滑棒束部分划分六面体,格架段复杂几何部分利用自动四面体方法,最终对两部分网格进行合并,边界层网格利用Tgrid软件生成。本文最终采用多面体与六面体网格混合网格进行计算,多面体网格在FLUENT软件中转换生成。
计算结果展示了棒束间流动分布与温度分布,横截面横向流动云图与温度云图,形状阻力系数以及棒束表面温度分布。比较分析了三种计算模型:光棒模型、搅混翼模型以及完整格架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堆芯工况下带搅混翼格架燃料组件与光棒模型相比明显增强了横向流动并降低了棒束表面最高温度。完整格架模型与搅混翼模型相比较,完整格架模型的刚突弹簧结构对流场影响明显,温度场由于接触部位的复杂性会在接触处表面有温度较高区域,需要对格架设计时减少接触部位的面积以防止接触处的温度分布恶化。对于乏燃料水池工况下格架依然起到一定搅混作用,但非常微弱,刚突弹簧在此工况下对流场以及温场影响可以忽略。对两种工况下完整格架组件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主流速度与横向流动变化,乏燃料水池组件内横向流动在距离格架出口50mm处消失,堆芯工况下至组件出口横向流动变弱但仍未消失。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L352
|
|
|
|
1 |
陈炳德,熊万玉,王小军;计算流体动力学在燃料组件热工水力性能分析和格架研制中的应用[J];核动力工程;2004年05期 |
2 |
乔雪冬;杨红义;冯预恒;;中国实验快堆堆容器冷却系统全厂断电工况温度场分析[J];核动力工程;2006年S1期 |
3 |
陈畏葓;张虹;张凤林;胡海翔;胡德勇;陈平;雷涛;;先进燃料组件格架交混性能分析[J];核动力工程;2008年03期 |
4 |
赵啸冰,许洪元,王晓东,朱卫华,张文达;水力机械蜗壳的研究进展[J];农业机械学报;2003年02期 |
5 |
王金华,薄涵亮,姜胜耀,郑文祥;板型燃料组件内部流场数值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9期 |
6 |
刘厚林,袁寿其,施卫东,何志刚;离心泵水力元件三维实体造型的研究[J];水泵技术;2003年03期 |
7 |
刘一哲;喻宏;;快堆燃料组件热工流体力学计算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8年02期 |
|
|
|
|
|
1 |
陈炳德,熊万玉,王小军;计算流体动力学在燃料组件热工水力性能分析和格架研制中的应用[J];核动力工程;2004年05期 |
2 |
杨晓东;AFA 3G及其它高性能燃料组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3年S1期 |
3 |
杨晓东,伍志明,罗健康;AFA 3G燃料组件制造技术引进经验[J];核动力工程;2002年05期 |
4 |
肖忠,吕华权,张凤林,张林;大亚湾核电站18个月换料燃料组件机械设计验证[J];核动力工程;2002年05期 |
5 |
王宝林,顾建华;核元件定位格架钎焊的快速冷却工艺研究[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8年00期 |
6 |
蒋跃元,徐勇;NHR-200定位格架的设计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11期 |
7 |
姜胜耀,张佑杰,马进,博金海,高琅琅;NHR-200燃料组件定位格架水力学模拟实验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12期 |
8 |
伍浩松;开发新一代核燃料组件[J];国外核新闻;2000年03期 |
9 |
陈畏葓;张虹;张凤林;胡海翔;胡德勇;陈平;雷涛;;先进燃料组件格架交混性能分析[J];核动力工程;2008年03期 |
10 |
刚直;CEFR新燃料组件贮存临界安全分析[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3年0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