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量传感器阵列技术研究
【摘要】:未来的新型阵列系统将具备两大特征:新的体制和新的信号处理方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二十世纪晚期,前苏联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发研制了将振速的测量与传统的标量测试相结合的矢量传感器阵列技术。矢量传感器由传统的无指向性标量传感器和具有与频率无关的偶极子自然指向性的质点振速传感器复合而成,它可以空间共点、同步测量声压和质点振速的各正交分量,从而得到含有声源强度信息和方位信息的声强矢量。矢量水听器比传统的声压传感器可以测量得到更全面的声场信息,从而为解决诸多的阵列探测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些都使得矢量传感器技术受到了各国的空前关注,成为阵列处理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在回顾矢量传感器和矢量传感器阵列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阵列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围绕矢量传感器阵列的工程应用,对于矢量传感器新型体制阵列系统急需解决而尚未有公开文献表明进行研究的三个重点方向:宽带波束形成,高分辨率方位估计和阵列误差自适应校正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系统回顾了矢量传感器阵列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情况,建立了矢量传感器阵列波束形成模型,首次详细探讨矢量传感器阵列波束形成方法的分类,定义了Ⅰ类子阵波束形成和Ⅱ类子阵波束形成以及混合波束形成方法,给出了常见的矢量传感器线列阵和圆阵的阵列流形并对线列阵指向性公式进行了推导,讨论了矢量传感器阵列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
2)在矢量传感器阵列处理领域首次进行了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设计,提出基于自适应滤波器设计的矢量传感器阵列宽带波束形成器设计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复杂的数学推导,只需给出期望的波束图,就能由计算机完成整个设计过程,本章所提方法与传统的宽带波束形成设计方法相比,对阵列的阵型和阵元的指向性没有任何限制,不仅适用于矢量传感器阵列,也可以应用于常规标量传感器阵列,可以推广到圆阵,平面阵或者体积阵,方法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范围。
3)首次对实际意义上的矢量传感器阵列波束域高分辨率估计技术作了研究,充分利用矢量传感器所具有的优越性,并结合波束域高分辨率估计的优点,得到了别于其他常规的基于矢量传感器的高分辨率估计方法,给出了
哈尔滨__l:’-程大学博十学位论文
波束域协方差矩阵的表达式,并对其性能作了详细分析,本文方法的优越
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把声场看作是矢量场,波束是在矢量场形成;
2)矢量传感器阵列波束域高分辨率方位估计信噪比门限不仅要比阵元域
低,而且比常规阵元域高分辨率估计算法低;3)本文算法的改进无需任何
先验知识,直接进行盲波束形成,且可以大大节省计算量;4)配置灵活,
由于输出通道的繁多,可灵活配置不同形式的波束输出进行后置高分辨率
处理;本章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矢量传感器阵列波束域方位估计算法,针
对相干源信号的方位估计,本章提出了矢量传感器阵列平滑算法,有效的
得到了相干源入射的DOA估计结果。并且结合矢量传感器宽带波束形成
算法,给出了宽带信号的矢量传感器阵列波束域方位估计算法思路。
4)首次对矢量传感器阵列误差的校正作了研究,建立了矢量传感器阵列误差
模型,对各种阵列误差对矢量传感器阵列的波束形成和波束域方位估计性
能的影响作了详细分析,矢量传感器阵列误差的校准要比常规阵列困难。
本文提出了矢量传感器阵列的自适应综合校准补偿方法,还提出利用单矢
量传感器速度协方差矩阵分解来求解目标源方位,使得我们不要求校准源
是合作性的,也无需知道校准源的先验知识,这比起常规辅助源校准方法
具备较大宽容性。
随着高性能阵列处理技术及数字信号处理硬件的快速发展和矢量传感器
制造工艺的不断成熟,矢量传感器将在新型水雷、低频远程智能鱼雷、声纳浮
标、低频拖曳线列阵和新型舰壳声纳,灵巧传感终端,战场监视系统,反隐
形雷达,通讯等军民用领域取得良好的发展应用前景。矢量传感器阵列技术
是构成新概念传感器阵列的核心技术,必将成为未来世界各大国竞争的焦点
之一。作者希望本文有助于促进此项技术的深入研究以及进一步的工程应用
和推广,由于本文一直把标量传感器看作是矢量传感器阵列的一个子阵处理,
因此本文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常规传感器阵列,虽然本文主要以矢量水听器为
主要研究对象,但是可以很容易的推广到电磁矢量传感器(所不同的是电磁
矢量传感器输出电场矢量和磁场矢量六个量)阵列,因此也可以应用于雷达,
移动通讯等领域。
关键词:矢量传感器,矢量传感器阵列,阵列信号处理,自适应波束形成,
宽带信号处理,高分辨率方位估计,阵元误差,阵列校准,水声工程
|
|
|
|
1 |
张玉洪,保铮;加权直线天线阵的最佳稀布[J];电子学报;1990年05期 |
2 |
卞宣;“LiNbO_3波导开关阵列”通过省级鉴定[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
3 |
朱长纯,张晓永,吴春瑜,刘光冶;超长钨丝阵列锐化的研究[J];电子器件;1994年03期 |
4 |
何兴仁;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J];半导体情报;1995年03期 |
5 |
祝夭龙,裴先登,周学仁,杨荫溥;冗余交叉磁盘阵列性能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1995年02期 |
6 |
;Amdahl公司推出最新一代产品──CMOS并行处理服务器Millennium和RAID阵列磁盘Spectris[J];计算机系统应用;1996年02期 |
7 |
曹文达,季凯帆,宋谦;利用国产 PdSi 近红外焦平面阵列进行天文观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S2期 |
8 |
董培芝;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J];激光与红外;1997年06期 |
9 |
祝夭龙,裴先登,周学仁,杨荫溥;改善磁盘阵列性能的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1997年03期 |
10 |
刘茂仓;王亚军;贾永康;;阵列信号处理实验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S1期 |
11 |
Francts Hopwood
,朱庆明;战术机载雷达的数字波束形成技术[J];雷达科学与技术;1999年03期 |
12 |
万云,平一梅,贺庆丽,姚合宝;高温超导GdBa_2Cu_3O_(7-δ)薄膜阵列微桥器件研究[J];激光与红外;2000年05期 |
13 |
戴春霞,陈泽忠;压电晶体传感器阵列用于小分子脂肪醇的识别[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
14 |
陈辉,王永良;空间谱估计算法结构及仿真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年08期 |
15 |
孙志君;21世纪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J];传感器世界;2001年05期 |
16 |
刘云涛,曹家年,李丁山,唐波;基于PGC解调方案的时分复用光纤传感器阵列采样频率的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
17 |
;NEXO GEO T在2003'Glastonbury节中的应用侧记[J];电声技术;2003年12期 |
18 |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Vol.8No.42003摘要选登[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1期 |
19 |
陈宏建,陈崚,李开荣,陈莉莉;RAPWBN的矩阵乘法并行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4年23期 |
20 |
查代奉,邱天爽;基于稳定分布模型的自适应阵列信号处理新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