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高度控制系统的变结构设计
【摘要】:飞行高度是评价导弹性能的一项重要战术指标。传统的导弹高度控制系统采用PID控制。尽管在航空、航天、导弹以及其它工业控制领域PID控制曾经应用的十分普遍和成功,但对本文所研究的某型超低空掠海飞行的导弹,要实现超低空飞行必须处理好各种干扰问题,否则,在恶劣的气象和海情的条件下便有使导弹与海浪相撞的危险。不同的干扰因素对导弹高度控制系统的要求是矛盾的,而利用PID控制并不能解决这一矛盾,为此提出了采用变结构高度控制的方法。本文以导弹高度稳定回路为对象,来进行变结构高度控制系统的设计,选题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定义了坐标系,并在导弹的纵向平面内推导了弹体的运动方程和传递函数,确定了高度稳定回路的模型;第二,利用传统PD和PID控制规律分别对导弹的俯仰回路和高度稳定回路进行了设计仿真,并对PID控制规律在导弹控制回路中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最后还讨论了两种设计方法对干扰的抑制作用和变结构高度控制的鲁棒性。
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设计简单,且有优良的鲁棒性,效果比PID控制优越,易于实现数字控制等优点。本文所得出的结论,对实际的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应用前景。
|
|
|
|
1 |
赵红超;顾文锦;彭文华;;基于过载控制的反舰导弹的高度控制系统设计[J];战术导弹控制技术;2004年03期 |
2 |
伍小芹,黄德鸣;平台稳定回路的变结构控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3 |
陈治湘;雷虎民;刘代军;邵雷;王玮;;基于动态逆的大空域靶弹高度控制系统设计[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12期 |
4 |
夏巍,孙彬,何海珍;基于变结构控制的气动伺服系统控制器的研究[J];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
5 |
吴汉松,黄凯,徐袭;舰船航向保持的变结构控制及仿真[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6 |
逄旭军;陶迪;刘成旭;史震;;导弹高度控制系统的变结构设计[J];应用科技;2005年11期 |
7 |
高为炳
,程勉;柔性空间飞行器的变结构控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
8 |
杨建华;杨庆华;;积分分离PID控制实验的参数计算及调试[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
9 |
李忱;雷达伺服系统小信号性能的改善[J];数据采集与处理;1994年03期 |
10 |
唐涛南,魏守平,程时杰,张勇传;一种滑模控制策略及其水电控制中应用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1997年04期 |
11 |
于占勋,段献忠,陈德树,陈学允;多机电力系统智能变结构PSS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8年03期 |
12 |
王灏;钟肇燊;;S7-200PLC的闭环控制功能[J];电气自动化;1999年05期 |
13 |
黄家田,石磊;基于DSP与变结构控制的位置伺服系统[J];信息技术;2004年01期 |
14 |
朱建渠,郑高,云玉新;神经网络PID控制在倒立摆系统中的应用[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
15 |
刘同栓,许皓,关新平;基于变结构理论的混沌控制与参数辨识[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S2期 |
16 |
崔保健,周德海;基于双传感器的精密液压力自动发生系统[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5年04期 |
17 |
李刚阳,李红星,朱文娜;多模型系统的神经网络控制器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5年08期 |
18 |
支阿玲,骆再飞,王寿光,徐月同;一种新型的混合Petri网:步混合Petri网[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9 |
姜静,伍清河;滑模变结构控制在跟踪伺服系统中的应用[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5年06期 |
20 |
王兆魁;张育林;;分布式卫星精确构形保持变结构控制[J];航天控制;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