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素质培养研究
【摘要】:本文从创新人才素质的定义出发,对素质培养及如何走向成功,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的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
首先,本文对素质给予了较为全面的定义,提出素质的目标体系和结构体系。目标体系主要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文明素质、身体及心理素质。结构体系主要由内外环境系统组成,内环境系统包括基本素质、综合素质和影响个体素质的内在条件;外环境系统主要指教育、实践、社会环境、社会条件、社会效应等方面,它决定着人才素质培养的一切外部条件。
其次,本文提出的素质硬核这一新概念,其核心是创新素质,即人才所具有的、突出的、改变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新事物的个性品质特征。素质硬核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本文提出的成功就是以自我实现为载体,达到既定目标。只要目标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达成了目标,就算是成功的。成功是有方法、过程和步骤的。成功的基本法则:认识自我,明确目标;制定计划,付诸行动;克服困难,坚定信念;循序渐进,屡败屡战。成功的实施步骤:进行自我剖析;设立具体目标;确定实施计划;积极采取行动。
第四,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本文大量研究了人才素质培养的相关理论和论述,提出了若干新的、具有独到见解的理论或观点,如:素质的定义、素质硬核理论、成功理论等,同时,对培养创新人才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
|
|
|
1 |
吕桂林,郭树东,鄂文;加强人才素质培养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J];教书育人;2000年10期 |
2 |
张清,李澜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人才综合素质[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
3 |
张鲁闽;计算机知识在人才素质培养中的后力作用[J];中等医学教育;1996年04期 |
4 |
郑士贵;21世纪高等教育对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J];管理科学文摘;1998年10期 |
5 |
朱珊,李凤兰;关于跨世纪大学生人才素质培养的思考[J];理论导刊;1998年04期 |
6 |
刘世蕾;计算机教育中的人才素质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02期 |
7 |
陈美松;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素质培养的影响[J];吉安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
8 |
陈旭东;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人才素质培养的探讨[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9 |
吴勇,吴炯平;市场经济与人才素质培养关系的探讨[J];教育导刊;1996年05期 |
10 |
王燕;任熙玲;;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培养高素质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10期 |
11 |
李诗夏;李祖超;;引领拔尖创新人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1期 |
12 |
李建伟;王明明;罗善华;;论学校国防教育在人才素质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0期 |
13 |
何家义;跨世纪青年人才素质培养探索[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5期 |
14 |
白陆平;论音乐教育对人才素质培养的功能和作用[J];陕西教育;2000年10期 |
15 |
王瞻宁;;动画专业人才素质特点与教学模式探讨[J];文教资料;2006年10期 |
16 |
陈丽卿,叶晓霞,卫青,喻竞明,包俊,管方圆,赵倩;全面学分制与人才素质培养(笔谈)[J];云南高教研究;1999年02期 |
17 |
王金华;;论大学教育与高等人才素质培养[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
18 |
谭晓克;;论提升高校教学过程的经济价值性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
19 |
朱宏雄,顾元吉,龚云卿,刘芳,樊玉伟;明确素质要求,推进教学改革──《物理系人才素质培养与教学改革》调研报告[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年05期 |
20 |
杨育林;试论大学生军训与综合素质教育[J];福建体育科技;1998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