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沌理论的扩频码通信系统的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混沌系统极高的复杂性和类随机性,研究了混沌理论在扩频码数字通信中的应用。通过介绍研究混沌系统的理论基础,本文利用混沌码作为扩频码,提出利用复合混沌系统参数调制来传输信息,利用复合混沌参数调制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可以实现信息的加密;另一方面在于与以往的单纯混沌参数调制不同,此方法可以在同步精度较低时,实现信息的传输。
本文首先针对现有混沌码在有限精度下相关函数出现周期性峰值而且抗破译能力差的缺点,提出了基于串联结构的混沌扩频码,其思想是通过不断改变第二级混沌系统的初值,使第二级混沌系统的轨道做类随机的跳动,从而一方面加大混沌码的周期长度,另一方面加大混沌码的复杂度。同时发现基于串联结构的混沌码比传统的混沌码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
最后利用前面的理论基础,本文仿真了混沌通信系统的数字部分。该系统利用FPGA实现混沌扩频码的产生以及信息的解扩,在接收端实现扩频码的解调。
|
|
|
|
1 |
朱勇,张宝富,李玉权;光纤CDMA系统采用的扩频序列[J];通信学报;1999年S1期 |
2 |
李方伟,梅国宇,窦瑞华;用混沌系统产生扩频序列[J];数字通信;2000年01期 |
3 |
程池;左玲;;一类二元零相关区序列构造的改进[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
4 |
程池;左玲;;一类二元零相关区序列构造的改进[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5 |
陈清华 ,许以金;扩频码分多址通信的关键技术[J];现代通信;2000年09期 |
6 |
蔡国权,钟杏梅,郝忠翠,宋国文;随机过程理论在DS/CDMA系统性能分析中的应用[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7 |
罗伟民,Wang Muzhong,丘水生;基于有限状态混沌映射的扩频序列(英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8 |
万赓,蒋国平
,刘永平;基于时空混沌的扩频序列产生方法[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4年05期 |
9 |
刘雪梅;苏广川;;基于扩频序列嵌入水印的音频信号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10 |
曾祥勇;程池;胡磊;刘合国;;一类相互正交的零相关区序列集的构造[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12期 |
11 |
孙松;齐海兵;;基于DS-CDMA的三种扩频序列发生器的设计与分析[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
12 |
凌聪;孙松庚;;一类混沌直扩序列[J];电子器件;1997年01期 |
13 |
程耀林,杨子杰,晏蒲柳;扩频在分组无线网中的特性及其相关的通信协议[J];计算机应用;1998年07期 |
14 |
安澄全,周廷显;二相混沌扩频序列的产生及其性能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9期 |
15 |
朱江,郑善贤;基于混沌扩频序列的DS-CDMA系统的研究[J];仪器仪表用户;2005年01期 |
16 |
魏慧玲,高振明,朱维红,李晨,高有军;FMT系统中信道估计的分析与仿真[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3期 |
17 |
唱亮;汪芙平;王赞基;;低复杂度的DSSS信号扩频序列估计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08期 |
18 |
贾志成;李树锋;蒋文娟;陈雷;;零相关区序列在准同步系统中的应用[J];遥测遥控;2007年04期 |
19 |
张剑;臧国珍;李广侠;;时空混沌跳扩信号发生器[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11期 |
20 |
王钰;查长军;;基于物理混沌的扩频序列的产生及其性能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