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摘要】: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国家助学贷款实质上是银行在政府的各种政策和行政指令推动下对高校学生发放的一种教育消费与信用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全部由政府负担利息,毕业后由学生自己负担。还款期为毕业后六年内。但是在现行低迷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较低的市场就业率和整个社会道德观价值观的下降,使银行在贷款时对未来的贷款回收心存疑虑,贷款时态度很不积极。
为了解决助学贷款中出现的问题,高校作为贷款的直接受益者,作为银行和学生之间的搭桥者,如何在贷款活动中积极配合银行做好对贷款学生的信用评价、信用管理及教育作用,使助学贷款朝着良性循环的轨道运行成为关键。
因此,本文以构建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评价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从博弈论、非对称性信息理论、成本论等角度对助学贷款的风险进行分析,论述了助学贷款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并在对信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了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步骤及内容。然后,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信用评价体系的指标、指标权重,并把权重转换为百分制的权数,相应的计分标准。最后,随机选取了6个在校学生的贷款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将计算数值同其实际履约情况相比较,得到了较满意的效果。为确保此评价体系的正常运转,论文在最后一章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
|
|
|
1 |
赵介箴;;浅议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构成[J];甘肃科技;2006年09期 |
2 |
彭书凤;田盈;;模糊层次分析法在中小工业企业信用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3 |
王润仓;何云;陈秀权;张锋;;欠发达地区农户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J];征信;2011年01期 |
4 |
林铮;;试论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评分指标体系的构建[J];内江科技;2007年07期 |
5 |
刘哲;方淑芬;;利用模糊层次综合法构建物流金融信用评价模型研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9年04期 |
6 |
付泉;;国内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管理研究[J];企业导报;2010年08期 |
7 |
王仁荣,朱晓凤,李素娥;对完善助学贷款政策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0年02期 |
8 |
宽甸县信用联社联合调查组;助学贷款 有待规范──对辽宁宽甸农村助学贷款情况的调查[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1年03期 |
9 |
黄绪江,王文岫;窗口指导与产品创新:助学贷款的两个视角[J];金融研究;2002年11期 |
10 |
文建华,龙太明,钱晓东;当前生源地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与经济;2002年05期 |
11 |
王国福,涂建强,李党兴,胥明;经济欠发达地区助学贷款发放的难点在哪里——对皋兰县金融机构发放助学贷款情况的调查[J];甘肃金融;2003年05期 |
12 |
申伟新;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助学贷款的措施建议[J];济南金融;2005年02期 |
13 |
姚远;;助学贷款——“尴尬”背后现隐忧[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年10期 |
14 |
人民银行梅州市中心支行专题调研组,黄葵清,戴宁娇,丘海民;市场开拓与风险防范并重──对梅州市助学贷款开展情况的调查[J];南方金融;2000年10期 |
15 |
周大平;助学贷款步伐加快意味着什么[J];了望;2000年44期 |
16 |
刘营军,吴海盛;完善助学贷款的难点及建议[J];现代金融;2000年12期 |
17 |
张东良;偏远山区助学贷款发放难探究[J];经济师;2001年01期 |
18 |
朱贻范,邹林;西北五省区助学贷款开展情况的调查[J];西安金融;2001年11期 |
19 |
;倾力助学 实现双赢──山东农村信用社实施助学贷款纪实[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1年03期 |
20 |
何慧;助学贷款难说好[J];银行家;200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