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突变理论的煤岩体损伤破裂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能源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我国煤层气产量在21世纪已经突破百亿立方米,这代表我国煤层气已经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而提高煤层气产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即为水力压裂。为了更加高效的开采煤层气,本文从煤岩体脆性以及煤岩体水力压裂释放能量的角度出发来研究煤岩体水力压裂与煤岩体脆性之间的内涵关系。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首先对煤岩体受载损伤破裂的研究现状、岩体变形破坏的数值模拟、岩石声发射以及突变理论进行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调研。了解了国内外对于岩体受载损伤破裂及岩体突变的先进技术及理论。(2)本文介绍了多种岩体脆性表征的研究方法及理论,其中基于全应力应变曲线的脆性表征方法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本文基于蒋东峰建立的基于损伤理论的脆性评价方法对岩体脆性指数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评价试验,基于损伤理论的脆性评价结果较好。(3)根据RFPA2D-Basic版数值模拟软对12块煤岩岩样进行单轴压缩,可以得到不同煤岩体的应力应变曲线,根据单轴压缩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上文的岩体脆性指数,得到不同岩体的脆性。通过研究不同脆性岩体的声发射信号及能量,研究煤岩体脆性与声发射之间关系规律。(4)结合脆性指数与突变理论建立煤岩体损伤折迭突变模型,并根据煤岩体损伤折迭突变模型建立煤岩体损伤能量释放量模型。通过RFPA2D-Flow版数值模拟软件,对12块煤岩岩样进行水力压裂数值模拟,根据不同煤岩体脆性的水力压裂模拟结果,可以得到:岩体脆性越大,煤岩体水力压裂越容易形成复杂缝网。分析层理以及围压对煤岩体水力压裂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层理角度越大,围压越小,煤岩体脆性越大,煤岩体水力压裂越易形成较多的分支缝及复杂缝网。
|
|
|
|
1 |
刘怀恒;杨更社、张长庆著《岩体损伤及检测》1998年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
2 |
宋修海;;岩体损伤演化的协同效应及其热弹性不稳定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
3 |
夏祥;李俊如;李海波;刘博;周青春;赵坚;刘亚群;;广东岭澳核电站爆破开挖岩体损伤特征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
4 |
冯胜利;;爆破载荷作用下岩体损伤数值模拟研究[J];采矿技术;2011年03期 |
5 |
李九红,杨菊生;岩体损伤-弹塑性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
6 |
赫建明,赵学亮,柳崇伟;爆炸冲击作用导致岩体损伤的模型试验研究[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7 |
;新书简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
8 |
蒲传金;郭学彬;张志呈;肖正学;;光面爆破对边坡保留岩体损伤规律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9 |
蒲传金,张志呈,郭学彬,肖正学,冯德润;边坡开挖光面爆破对岩体损伤的影响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5年05期 |
10 |
杨更社;岩体损伤节理的计算机模拟及分形分析[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11 |
赵源;;基于突变理论的灾级评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12 |
周绍江;突变理论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03年02期 |
13 |
赵源;蒋云志;;基于突变理论的农地肥力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12期 |
14 |
慕庆国;;突变理论在事故预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金属矿山;2008年01期 |
15 |
王文俊;张树深;刘素玲;杨凤林;;基于突变理论的营口近岸海域环境灾害性风险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S1期 |
16 |
袁晓芳;李红霞;田水承;;突变理论在工业事故预警中的应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
17 |
唐鹤生;;突变理论及其在化学上的应用[J];化学通报;1985年01期 |
18 |
陈蓓鸽,徐功仁;突变理论在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J];华东化工学院学报;1988年S1期 |
19 |
潘岳,耿厚才;地压动力现象研究的突变理论方法[J];有色金属;1991年02期 |
20 |
费鸿禄,徐小荷,唐春安;狭窄煤(岩)柱岩爆的突变理论研究[J];中国矿业;199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