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区断裂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摘要】:
大庆地区位于松辽-张广才岭构造区松辽盆地的中北部,发震构造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向东北亚大陆俯冲产生的推挤作用力的影响。自有地震记录以来,重点工作区内共记录到Ms≥4.7级地震6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2次,4.7≤Ms<6级地震4次,最大地震是1119年扶余6.8级地震。大庆市属于东北地震区地震活动相对较弱部分,没有中强震的历史记载,但1970年以来地震观测资料表明,大庆及邻区现代小震活动相对频繁。盆地东侧的依兰-伊通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北段的一部分)阻挡和削弱了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对其地区的作用。能量难以在盆地内积累很大而引发大规模地震。
大庆地区地球物理场及其深部结构变化特征表明该地区比较稳定,突变较少,不是地震的多发区。
根据断裂发育的深度和程度,断裂可分为岩石圈断裂、地壳断裂、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大庆市及邻区断裂发育包括嫩江断裂、克山-大安断裂、扶余—肇东断裂、第二松花江断裂等12条深大断裂,在早更新世以来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
大庆地区内发育在晚侏罗世火石岭组及其以上的沉积盖层中的盖层断裂,依断层形成时期、活动特征及切割层位可将盖层断层细分为四种类型,即断陷期断裂、坳陷期断裂、反转走滑断裂和反转张性断层;按其活动历史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即长期活动断层、早期活动断层、早-中期活动断层、中期活动断层和晚期活动断层。
晚期活动断裂有可能断至第四系,但规模小,延伸的距离短,不会引发大规模地震,遥感解译分析表明,30多年来卫星遥感影像显示的大型线性构造并无明显变化;另外结合大庆地区地震时序图认为,晚期活动断裂即使断至第四系,其活动引发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也极小。
根据划分潜在震源区的原则和标志,在区域内共划分出17个潜在震源区。本次工作通过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50年10%超越概率时地震计算烈度为6.0度。
|
|
|
|
1 |
智瑞芝,董雪旺;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大庆市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4期 |
2 |
王景伟,王海泽;生态足迹计量分析——以大庆市为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年03期 |
3 |
杜一;;大庆市生态现状分析及防治措施[J];民营科技;2007年07期 |
4 |
王洪义;纪鹏;杨凤军;;大庆市居住区绿地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15期 |
5 |
林云瑛,陈逢楚;眼镜蛇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试养成功[J];蛇志;1998年02期 |
6 |
宋贵侠;大庆市综合发展的产业结构[J];科学中国人;1999年05期 |
7 |
;第三届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在大庆市举行[J];植物杂志;1994年06期 |
8 |
马金纯,王国庆,薛苹;大庆市潜水利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1年03期 |
9 |
郑树峰,臧淑英;大庆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景观格局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03期 |
10 |
冯建维
,郑国民
,吴国权;地质灾害的逆转[J];水利天地;2004年10期 |
11 |
佟莉莉;计爽;臧淑英;;大庆市耕地资源变化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
12 |
苏春东;冯大伟;包军;;大庆生态环境治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2期 |
13 |
何梦琳;杨桂英;;大庆市住房公积金实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5期 |
14 |
刘玉梅,韩英,高洪程;大庆市日照的统计特征[J];黑龙江气象;1999年01期 |
15 |
陈正言;马凤荣;宋秀娟;;大庆市自然保护区现状与建设[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年01期 |
16 |
陈正言;马凤荣;宫明达;;基于真实储蓄方法的大庆市可持续发展评价[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
17 |
徐玲;;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04期 |
18 |
范中桥;吴殿廷;袁俊;;生态旅游: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
19 |
刘政鑫;;资源型城市大庆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
20 |
杨德威;;大庆湿地植物的利用探讨[J];商业经济;2010年1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