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西部凹陷鸳鸯沟地区成岩作用研究与应用
【摘要】:为了预测辽河西部凹陷鸳鸯沟地区深部储层高孔带的分布,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砂砾岩体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本文首先研究了该地区的各种成岩作用,划分了成岩阶段,然后分析了储层高孔带的成因,最后预测了储层高孔带在横向上的分布和有利储层发育区。
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鸳鸯沟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可划分为早成岩和晚成岩两个阶段,共五个亚期。第三系储层在纵向上发育三个高孔带,各高孔带主要发育在沉积微相为河口坝、辫状分流河道的砂体中,其次发育在天然堤和心滩的砂体中。尽管每个高孔带形成的沉积环境有所不同,但这些砂体却均为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高的长石砂岩,而且以细砂岩为主。但由于其埋藏史和地热史不同,这三个高孔带的成因又有所不同,第Ⅰ高孔带由大气水淋滤和有机酸对储层的溶蚀共同形成,第Ⅱ、Ⅲ高孔带则主要由有机酸的溶蚀作用形成。而有机酸的浓度主要与所处的成岩阶段有关,其高浓度段主要分布在早成岩阶段B期~晚成岩阶段A_1期。
鸳鸯沟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高孔带分布受成岩作用(或有机酸)和沉积相的控制,处于早成岩阶段A期~晚成岩阶段A_1期,且有河口坝、辫状分流河道、天然堤和心滩沉积微相砂体发育的区域即为该区沙三下亚段和沙三中上亚段储层高孔带的发育区;而处于晚成岩阶段A_2期,且沉积相也为河口坝、辫状分流河道、天然堤和心滩沉积微相砂体发育的区域即为鸳鸯沟地区沙三下亚段和沙三中上亚段储层高孔带的较发育区,储层物性相对较差。
|
|
|
|
1 |
王庆东;孙治雷;孙致学;;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储层砂岩主要成岩作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3期 |
2 |
杨元亮;;东营凹陷北部砂砾岩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特征[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3 |
牟汉生;姜在兴;邱隆伟;向树安;;东营凹陷现河地区沙三段下亚段储层成岩作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年04期 |
4 |
于炳松;赖兴运;高志前;;克拉2气田砂岩储层中成岩方解石-白云石的平衡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J];自然科学进展;2007年03期 |
5 |
沈凤,张金亮;陆西凹陷九佛堂组储层成岩作用[J];石油学报;1995年02期 |
6 |
于兴河,张道建,李胜利,雷鸣,郜建军,孙洪斌,孟卫工;辽河油田东、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成岩演化规律[J];石油实验地质;1999年04期 |
7 |
陈丽华;;扫描电镜下砂岩储集层的胶结特征和孔隙类型[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1年04期 |
8 |
纪友亮,赵澄林,刘孟慧;东濮凹陷沙河街组碎屑岩成岩作用与有机质演化的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5年02期 |
9 |
陈永峤,于兴河,周新桂,刘计国,陈占坤,张守鹏;东营凹陷各构造区带下第三系成岩演化与次生孔隙发育规律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年01期 |
10 |
何宏;蔡忠东;;渤南洼陷沙河街组次生孔隙形成机理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05期 |
11 |
黄洁;朱如凯;侯读杰;阮伟;;深部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机理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07年06期 |
12 |
郑浚茂,吴仁龙;黄骅坳陷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与孔隙分带性[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6年04期 |
13 |
张忠民,朱伟,赵澄林;辽河盆地下第三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演化模式及其分布[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14 |
袁静;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深层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发育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3年03期 |
15 |
刘蓓蓓;柳成志;于海山;刘大为;张慧;;新疆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6期 |
16 |
田成;贾立城;李松;张子敏;;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含铀砂岩岩石学特征研究[J];铀矿地质;2007年02期 |
17 |
张艳飞;杨子荣;滕宝胜;;辽河西部凹陷东侧冷35井区沙三段储层特征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年03期 |
18 |
薛新克;黄治赳;李震华;郭建钢;;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侏罗系储集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J];新疆石油地质;2007年04期 |
19 |
张哨楠;;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成因和讨论[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年01期 |
20 |
冯文立;黄思静;黄培培;邹明亮;吴萌;;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太原组砂岩储层特征[J];岩性油气藏;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