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中潜山带储层预测研究
【摘要】:
曙光中潜山带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油藏岩性复杂,平面变化剧烈,潜山内幕地震反射杂乱,预测难度较大。储层属于变质岩和碳酸盐岩裂缝系统,对裂缝的发育带,尤其是潜山内幕裂缝发育特征的预测较为困难。针对工区储层特征,综合钻/测井资料、地震特殊处理资料,通过岩心刻度测井、地震属性分析、潜山地层电性特征对比等手段,对潜山储层内幕裂缝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建立该区层序地层格架,确定潜山内幕产状和岩性展布特征,结合曙古、杜古潜山,建立了本区潜山完整的地层层序、基本搞清了本区潜山地层的内幕产状,认为本区潜山在变质岩区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20-25度,在碳酸盐岩发育区,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30-35度。研究本区的构造特征,整个断裂系统平面上显示有三组断层:北东向、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层,北东向断层起南北分带作用,近东西向断层起东西分块作用;剖面上新老断层以“入”字型断层样式出现,北东向的西掉反向正断层向上断至沙四,向下消失在前古生界中,东掉的正断层向上断至馆陶组,向下终止于西掉的反向断层面上。预测储层的岩性、物性特征及有利裂缝发育带。结合完钻井分析,局部圈闭的综合评价,优选6个钻探目标,并提前实施2口有利井位,其结果与钻井实测数据符合度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
|
|
|
1 |
邢玉忠,张吉昌,张亚中,王涛,王明丰,刘晨丽;测井资料在潜山油藏综合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年02期 |
2 |
陶国秀;;潜山油藏多因素神经网络裂缝综合识别技术——以垦利潜山油藏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年04期 |
3 |
黄捍东;张如伟;赵迪;王光付;;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预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年02期 |
4 |
刘大听,张淑娟,童亨茂;任丘潜山油藏裂缝预测及剩余油分布研究[J];石油学报;2001年04期 |
5 |
陈和平,陈忠,魏桂萍;牛心坨油田潜山油藏储层裂缝研究[J];特种油气藏;1996年S1期 |
6 |
张家震,王学军,王永刚,林红梅,朱家俊,贾蓉,李爱民;潜山油藏多尺度相干体分析方法[J];石油物探;2004年01期 |
7 |
李迎环;;应用水平井技术提高潜山油藏开发效果[J];断块油气田;2009年02期 |
8 |
吴智勇,郭建华,吴东胜,司继伟;辽河西部凹陷曙103块潜山油藏储层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9 |
董昕枫;;海拉尔盆地潜山油藏裂缝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6期 |
10 |
赵春森;郑丽坤;李伟;;水平井开发裂缝性潜山油藏的产能评价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年05期 |
11 |
丁祖鹏;刘月田;罗艳艳;敖坤;;潜山油藏水平井立体注采开发优化设计[J];油气井测试;2011年02期 |
12 |
王理瑞;赵国春;王国先;吴承美;;构造滤波分析技术在火烧山油田H2层裂缝预测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1年02期 |
13 |
杜小武,尚海燕;分形插值方法在地层裂缝预测中的应用[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14 |
王宇蓉,唐洪三;埕北30潜山油藏的连通性[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15 |
王军;富台油田古生界潜山油藏裂缝数值模拟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年03期 |
16 |
郭铁路,张学臣,卢克勤,顾雪梅,毛琼;任丘雾迷山组油藏调整产液结构的措施及效果[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年04期 |
17 |
陈燕虎;;应用多信息叠合技术研究潜山油藏油水分布关系[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2期 |
18 |
高平;姜素华;王志英;;济阳坳陷潜山油藏形成机理与成藏模式[J];海洋地质动态;2009年03期 |
19 |
张奉喜;刘书落;焦素丽;;南堡油田潜山油藏酸压效果分析[J];油气井测试;2010年05期 |
20 |
周万山;;叠置水平井开发潜山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与实践[J];断块油气田;201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