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大棚育秧蒸汽催苗系统设计及参数优化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主产省份之一,主产作物为水稻、玉米和大豆。但因其地处我国北方高寒地区,具有年平均太阳辐射量偏低,作物气候生长期偏短的特点。使得一些晚熟高产品种难以在此地区进行有效推广。尤其是水稻的种植,常常需要通过提早扣棚提温、提早育苗,抢夺有效积温,从而达到水稻高产的效果。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像是水稻种植前期催苗和育苗的生产工艺。针对当前水稻催芽育苗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试提出了一套适合在我国北方高寒地区使用且可以广泛推广的一套蒸汽催苗系统。
该蒸汽增温育苗系统主要由电蒸汽发生器、温度控制器、压力喷头、对流风扇、三通、弯头、不锈钢无缝管,继电器和塑料小棚(5*2*1m)组成。该蒸汽增温小棚架设于常规温室大棚内,此常规温室大棚配有锅炉保温系统,使棚内温度维持在18-22℃。其工作原理为,当蒸汽发生器通电后开始工作,当蒸汽发生器产出的蒸汽压力超过压力喷头额定压力时由四个压力喷头开始向小棚内注入蒸汽,小棚内分布的15个温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温度反馈到温度控制仪上,当任意一点温度传感器反馈温度超过温度控制仪设定的上限(31℃)或低于下限(29℃)时,向继电器发出继电器信号,关闭或开启蒸汽发生器和对流风扇电源,以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
本实验选取影响蒸汽增温系统工作效率的四个主要运行参数喷头数量(A)、喷头处蒸汽压力(B)、对流风扇转数(C)和喷气时间(D)作为试验因素,实施中心组合试验来优化该蒸汽增温系统工作运转参数。通过对中心组合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拟合回归方程,得到了以棚内15个温度探头间温度间观测值的方差值为函数,四个因素为自变量的二次回归方程。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该回归方程进行方差分析,其结果表明,A、B和C三个因素对方程影响显著,D因素对方程影响不显著,且A和C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优化的系统运行最佳参数为喷头个数为4、喷头压力2.5巴、风扇转数2000rpm和喷气时间30s时,此时棚内地面15个测温点间方差最小为0.0183。
为了验证该蒸汽增温系统的实用性,本试验后期又进行了实际催苗育苗实验,选取三种不同品种的稻谷种子并设立对照组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品种的稻谷种子,在配有蒸汽增温系统的小棚内生长情况整体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无任何额外人工增温措施)。具体是从出苗时间、整体出芽率和后期成苗个体素质上均要好于对照组。
|
|
|
|
1 |
韩景荣,刘中滨,于军华;寒地水稻井水灌溉增温措施[J];现代化农业;2001年07期 |
2 |
孙英威;我国寒地水稻应用“三超”技术获高产[J];农村百事通;2001年22期 |
3 |
那永光,陈淑洁,王丽萍,孟庆芝;寒地水稻高产、低成本、高效益栽培技术研究报告[J];耕作与栽培;2002年01期 |
4 |
冯雅舒;寒地水稻早穗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2年02期 |
5 |
郑桂萍,李金峰,陆超,宁良辉;寒地水稻乳苗早栽技术研究初报[J];现代化农业;2002年08期 |
6 |
;我国寒地水稻育种和栽培技术获重大进展[J];垦殖与稻作;2003年06期 |
7 |
尤庆喜,孙辛公;影响寒地水稻出苗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J];垦殖与稻作;2003年06期 |
8 |
王廷生,田桂春,王维君,邵立新,刘殿有;寒地水稻节本提质增效技术[J];垦殖与稻作;2004年S1期 |
9 |
那永光;寒地水稻生育转换期及管理重点[J];现代化农业;2004年11期 |
10 |
宋福金,高存启,刘宝海,于良斌;寒地水稻新品种绥粳7号的选育及生物特性分析[J];中国稻米;2005年02期 |
11 |
金学泳;;寒地水稻“三超”栽培的效应与技术[J];中国稻米;2006年02期 |
12 |
宋传义;;寒地水稻几种最佳插秧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6年03期 |
13 |
汪宗仁;马炳清;;浅谈寒地水稻育苗工作技术要点[J];垦殖与稻作;2006年S1期 |
14 |
邹德堂;;寒地水稻新品种东农424的选育[J];作物研究;2007年03期 |
15 |
高原;苗得雨;郑艳玲;;寒地水稻隔离层育秧效果的研究[J];现代化农业;2007年11期 |
16 |
贾东兴;韩越;;北方寒地水稻两段式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2期 |
17 |
左辛;;沼液在寒地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初报[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
18 |
张海军;乔丽英;刘春玲;张百云;;寒地水稻综合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
19 |
聂守军;;寒地水稻产量稳定性分析[J];中国稻米;2009年03期 |
20 |
刘传雪;潘国君;张淑华;关世武;张兰民;王瑞英;;应用浸胚法转化寒地水稻的试验研究[J];北方水稻;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