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基系统的流域健康评价
【摘要】: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流域为人类提供着生存条件和发展空间,流域的状态受到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反过来也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的主题和首要目标,这使得人类对流域的自然资源需求增加,各种资源过度地开发和利用,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土地质量恶化,水体污染等等,这些问题对流域环境和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流域健康评价就成了流域开发和治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决策依据。水基系统的提出为流域健康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型和思路。
本文针对挠力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基于水基系统的挠力河流域水基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TOPSIS模型对挠力河流域的九个农场和三个县级市在2005-2009年的生态健康状态进行了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首先,本文将水基系统引入流域健康评价,在水基系统模型下建立了合理的流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水基系统稳定性—和谐度—演进率属性影响冈子评价模型,设计了流域水基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等各方面影响冈素,建立流域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稳定性、和谐度、演进率三个准则层的19个评价指标。并且对评价指标的等级标准进行量化。在指标等级量化的基础上,将流域健康的稳定态、和谐度、演进率及综合健康状况划分别分为四个等级,并阐述了各个属性的不同等级内涵。
然后,结合专家意见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主观赋权,利用熵权法挖掘和利用数据内部的原始信息对权重的影响,确定客观权重。通过构造模糊判断矩阵对熵权法计算的指标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对熵权法进行改进。利用改进的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耦合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增强权重的合理性。
最后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TOPSIS模型对流域健康进行评价,分别得到挠力河流域内各地区2005-2009年的健康状态,对比两个模型的健康评价结果,结果显示,两种模型在最终结果上存在差异,但是两者的精度都可以满足流域健康评价的要求,证明两者在流域健康评价方面的可行性。
两种模型的健康评价结果反映出挠力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稳定性较好,处于Ⅱ级(较稳定)居多,但是和谐度较差,Ⅲ级(和谐)居多,稳定态演进率及和谐度演进率都不稳定,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流域大部分地区的健康状态处于Ⅲ级(健康),分析原冈主要是因为研究区域为农业主产区,不合理的十地开发和耕种制度影响了地区水基系统的和谐度,并最终对水基系统的综合健康状态产生影响。
文章最后总结了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指出了论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
|
|
|
1 |
向碧为;黄国如;冯杰;;基于AHP法的东江流域水基系统健康模糊综合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10期 |
2 |
刘宁;;泛流域的出现及认识[J];水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
3 |
;《中心城市科技优势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审[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
4 |
雷宏;;科研成果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及应用初探[J];中北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
5 |
鲍约赉;;论液压挖掘机评价指标体系[J];建筑机械化;1991年06期 |
6 |
徐大图,李汉文;我国城市居住水平的综合评价[J];天津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
7 |
李劲松;冯恩德;;船型方案的多目标决策——层次分析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1993年03期 |
8 |
刁兆峰;;企业技术进步因素二次分离的一种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
9 |
尉维斌,李珍照;混凝土坝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大坝与安全;1995年03期 |
10 |
顾春笑;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咨询服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1年05期 |
11 |
蒋大治,镇海燕,李文权,王炜;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管理评价体系研究[J];洛阳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12 |
李启明,谭永涛,张二伟;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13 |
杜胜品,孔建益,熊玲;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3年06期 |
14 |
张联军,宗蓓华;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世界海运;2003年04期 |
15 |
张联军,宗蓓华;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6 |
张根锁;城市公园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探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3年04期 |
17 |
曾群,蔡述明;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
18 |
江玉林,张前进,陈学平,王永胜,吴洪洋;高速公路选线环境评价方法研究[J];公路;2005年07期 |
19 |
赵彦伟,杨志峰;城市雨水生态化利用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05年07期 |
20 |
冯普林;渭河健康生命的主要标志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人民黄河;2005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