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光诱导甜菜当年抽薹机理的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温光条件诱导甜菜(Beta vulgaris L.)当年抽薹,建立了甜菜当年抽薹的数学模型,并对抽薹进程中的茎端分生组织解剖结构、生理生化指标、内源激素含量、抽薹基因表达等方面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对温光诱导甜菜当年抽薹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试验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甜菜当年抽薹的数学模型,初步揭示了温度、日长、天数在不同组合下,对甜菜当年抽薹的影响。在温度、日长、天数三因素中,温度对抽薹的贡献率最大,日长次之,天数最小。单因素对甜菜抽薹率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与甜菜的抽薹率呈负相关,在低温4或5℃时,抽薹率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抽薹率逐渐降低。光周期对甜菜的抽薹率的影响也很大,日长与抽薹率呈正相关,日长15—17小时,抽薹率最高。天数与抽薹率呈正相关,天数增加,抽薹率增高。两个不同温光因素的交互作用对甜菜抽薹率的影响表明,温度与日长对抽薹率有明显的交互作用。温度与日长相互补偿,可以达到较高的抽薹率。
甜菜属莲座状叶丛型植物,传统的观点认为,花序属于生殖生长,抽薹(bolting)——茎节间伸长——即代表了生殖生长的开始,抽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界线。本研究在通过温光诱导甜菜当年抽薹的进程中,观察到甜菜的抽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仅生长茎生叶(cauline leaf)(属于营养生长阶段),而无花芽分化。这与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二版)指出的“在茎伸长以前花已分化”的结果相佐。而且此时茎端分生组织切片表明为营养苗端,具有一层原套。因此,仅从形态解剖方面可以认为,甜菜的抽薹属营养生长或营养阶段。抽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界线的传统看法应该重新加以考虑。
甜菜幼苗接受温光诱导并在抽薹的进程中,引起体内许多代谢方式的改变,如呼吸酶活性的变化: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在诱导后较高,以后逐渐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则逐渐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物酶定位于细胞壁及液泡膜上;细胞色素氧化酶定位于线粒体膜上,二者在诱导后出现的酶颗粒数量较多,以后逐渐减少,这与酶活性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脯氨酸含量在抽薹前与抽薹后变化不大;抽薹前与开花前蛋白质含量锐增:抽薹后有一些特异蛋白质合成:28KD、37KD、45KD、105KD,116KD,这些蛋白质的合成与酶的变化和可能与抽薹基因的表达相关。
常缨 摘 要2001年10月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甜菜当年抽喜株、母根与正常当年不抽茎株在不同生育期
间内源激素(IAA、GA。、ABA)含量及平衡状况的动态变化,观察到GA3含量,特别是
GAyABA值与甜菜当年抽喜关系密切,这与马秀峰、马凤鸣门 997)的研究结果一致。
对诱导与非诱导甜菜幼苗当年抽菱株抽茎前后、当年未抽蔓株,进行叶片mRN逆
转录合成cDNA,并进行InRNA差异显示鉴定(DDRT人 从3对引物组合中,得到了不
同发育阶段(抽茎前、抽菱后)门条特异表达的差异带,这些条带中有可能存在着某些很
有价值的特异表达的基因,为以后的克隆、测序做了准备工作c
|
|
|
|
1 |
;莞豆、甜菜套种产量高[J];甘肃农业科技;1972年02期 |
2 |
张国良;;树林子公社万吨甜菜的技术经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1977年04期 |
3 |
谢家驹;甜菜生产现代化的奋斗目标[J];中国糖料;1979年01期 |
4 |
张志荣;春小麦套种甜菜双受益[J];中国糖料;1986年03期 |
5 |
郑学勤,肖振德,沈明,王春荣;黑龙江省双城地区甜菜低产低糖原因的初步探讨[J];中国糖料;1987年01期 |
6 |
张志文;美国遗传学家多尼先生来华访问[J];中国糖料;1987年03期 |
7 |
陈炳华;鲁南召开甜菜露地越冬采种技术座谈会[J];中国糖料;1988年03期 |
8 |
魏国诚;原料甜菜的保藏技术及其管理方法[J];中国糖料;1989年01期 |
9 |
邹如清,刘锦峰,张立民;甜菜新品种──新甜九号[J];新疆农垦科技;1995年02期 |
10 |
邹世亨,周玉平,孙晖,关淑艳,杨国,方清;甜菜新品种吉甜206的选育[J];中国糖料;1995年04期 |
11 |
李洪斌,顾文,王忠福;甜菜公顷产37.5t栽培措施[J];现代化农业;1997年01期 |
12 |
宾力,沈明,王清龙;浅谈我国甜菜的育种目标及发展趋势[J];中国甜菜糖业;1998年04期 |
13 |
李铁辉;1997年嫩江地区甜菜低糖原因[J];中国糖料;1998年03期 |
14 |
公剑飞,李敏;提高海伦市甜菜产量的探讨[J];中国甜菜糖业;2000年03期 |
15 |
卢秉福,周艳丽,师振华,吴汉祥,华正友,姜臣威;辽宁省甜菜纸筒育苗移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糖料;2000年01期 |
16 |
孙兆祥,吴艳丽;甜菜不同栽培方式试验[J];中国甜菜糖业;2002年02期 |
17 |
陈凤鸣;甜菜高产高糖栽培技术措施的优化[J];中国糖料;2003年01期 |
18 |
乔志文;我国甜菜病虫草害种类分布及化学防治历程[J];中国糖料;2003年04期 |
19 |
杜慧仪;赵永才;;甜菜及其综合利用[J];中国农垦经济;1958年07期 |
20 |
陈进明;;美国甜菜的喷灌面积[J];中国甜菜糖业;1977年04期 |
|
|
|
|
|
1 |
张少英;李会东;白薇;邵世勤;;甜菜再生系统建立的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
2 |
董天浩;陈成彬;李秀兰;;甜菜基因组原位杂交的初步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
3 |
王炜;冯怀蓉;侯振安;金玉华;;甜菜化学调控技术研究[A];新世纪(首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技术论坛暨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2年 |
4 |
杨爱芳;朱丽萍;赵仕兰;翟淑梅;张举仁;;利用转基因技术创造甜菜耐盐新种质[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
5 |
李荣田;李海英;刘丽萍;郭德栋;;甜菜单体附加系M14品系的创造和遗传鉴定及利用策略[A];第六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
6 |
张少英;周海燕;邵世勤;;甜菜蔗糖代谢关键酶的研究[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
7 |
张少英;邵世勤;白薇;谢星明;;甜菜抗(耐)丛根病品种光合特性的研究[A];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
8 |
曾宪贤;武宝山;凌海秋;张石峰;王燕飞;;离子束处理甜菜杂交种的研究[A];'2001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
9 |
王华忠;韩英;吴则东;王丛玲;张文彬;倪洪涛;朱东顺;陈巍;肖春山;;甜菜多倍体新品种甜研310的选育[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
10 |
张春峰;柴田洋一;;生物能源资源甜菜的简易栽培技术研究及评价[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