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尾寒羊妊娠中后期胎盘和子宫颈成熟的监测
【摘要】:
本研究选择13只成年健康妊娠小尾寒羊和11个妊娠中后期的小尾寒羊妊娠子宫,分别在妊娠第80~85d、100~105d、120~125d、135~140d和分娩当天采集颈静脉血液和羊水并经剖腹或屠宰取子宫颈、母体子宫阜和子宫阜间组织、胎儿子叶和叶间组织,每期采集4~5份。通过目测、光镜和电镜对妊娠子宫的形态学、样本组织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观测;通过放免法、比色法和TUNEL法对血清中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雌二醇(E_2)和雌三醇(E_3)、血清和羊水中的纤维粘连蛋白和一氧化氮(NO),各期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数量进行测定;通过蛋白质酶谱及印迹法对金属蛋白酶2(MMP2)和9(MMP9)进行分析,以监测妊娠中后期胎盘和子宫颈成熟。结果如下:
1.形态学观测:小尾寒羊妊娠80d和100d的最大胎盘突直径明显大于以后三个时期的直径(P<0.05,或P<0.01),在妊娠80d时最大的胎盘突平均直径达10.76±0.72cm,妊娠120d以后的各时期最大胎盘突直径已无显著差异,胎盘已趋于成熟。
羊水和尿水容量随着妊娠的延长明显增加,但最具有实际意义的还是两者比例的改变,在妊娠80d时,羊水容量显著高于尿水容量,两者之比为3.85;到妊娠100d时,两者容量都明显增加,但两者之间差距减少,两者之比为1.22;到妊娠120d时,尿水容量超过羊水容量,两者之比为0.82;到妊娠140d和足月时,羊水和尿水容量已趋于稳定,两者之比分别为0.97和1.01。上述羊水和尿水容量的比值变化说明,随着妊娠进展胎儿新陈代谢逐渐增强,胎盘的营养运输功能和代谢产物排出功能也在逐渐完善。胎盘到妊娠140d左右已趋于成熟。
子宫颈长短、直径和质地的变化可以反映子宫颈成熟状况。在妊娠80d、100d和120d,子宫颈较长,直径较小,质地较硬。到妊娠140d时,子宫颈开始变短,直径开始增大,质地中等硬度,开始向成熟发展。
2.胎盘细胞凋亡:胎盘中常见的凋亡细胞是合体滋养层细胞(ST),而妊娠中后期细胞滋养层细胞(CT)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现象少见。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量在不断增加,到分娩时达到最高值,但与妊娠140d凋亡的数量相比,增加幅度不显著,这说明在妊娠140d左右,胎盘趋于成熟。
子宫颈与胎盘之间细胞凋亡的数量变化相似,即在分娩时数量最多,所不同的是子宫颈以成纤维细胞凋亡为主。妊娠140d时,成纤维细胞胞浆内就出现大量的脂褐素小体,这意味着这种细胞开始衰退,凋亡即将发生。从宫颈的凋亡数量上看,妊娠140d时,子宫颈即将成熟。
3.小尾寒羊血清中IL-1β和IL-6含量仅在妊娠120d时显著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0.01),而妊娠各个时期以及分娩时的血清TNF-α含量都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含量(P<0.01或P<0.001)。随着妊娠进展,血清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都逐渐增加,妊娠120d时都达到最高值,分别为0.390±0.196ng/ml,579.8±152.8pg/ml和2.348±0.397ng/ml。而后,三种细胞因子含量都逐渐下降,到分娩前略有回升,但仍低于妊娠120d的最高值。由于从妊娠140d至分娩时三种细胞因子含量基本稳定,由此表明,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论文
一
胎盘于妊娠 IAN左右基本成熟。W Q还参与小尾寒羊分娩的启动。
4.与空怀对照组浓度(2.721.cd um肌 相比,小尾寒羊在妊娠前四个时期NO浓
度均较高(大干 DAs7.21 IDOI/L)(P<0.05),雕吩妓时急剧下降,潍 4WIH
VIDOVL(P>0D5)。羊水中NO$&&fl;于血清中NOng的波动曲线,但各阶段NO
的浓度要比血清中的砌凶B一些,由此证明NO对维持妊娠起着重要作用。
5.从妊娠中期到妊娠末期,小尾寒羊羊水中纤维粘连蛋白浓度,随着妊娠期的延长
而逐渐下降,并且在妊娠lthe时下降幅度最大,明 氏于前三个妊娠时期的浓度(Ped.01
或P<(.001),到分娩时降到最低值175士0.83 v w。这预示着母体胎盘和胎)U抬盘连
接开始疏松。
6.与空怀对照组浓度(4.981if.003gb)相比,小尾寒羊妊娠n、IAn、IAN和
140d以及分娩时的血清E3浓度(5.05(h.qM,4568ed.492,5.43()ti.p,4.78521.038
和4.957ed.679ntw)的劫氏无显著变化(PDeo.05),这说明小尾寒羊血清中的E3不能
象高级灵长类动物的马那样能代表胎盘和胎儿的发育程度,所以不gffi示胎盘成熟。
与空怀对照组浓度(13.697rt.odgPtw)相比,小尾寒羊妊娠 n、IAn和IAN的
马浓度高低无显著变化O>005);sde娠IAn时升高,为14.ffiot7.881ng,但和
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到分娩当大骤然升高,达到最高浓度
(1册.293 Zn.掐“旮d)(P<0刀1),这说明雌二醇参与分娩的启动。
7.在小尾寒羊妊娠中末期,胎盘和子宫颈超微结构有以下特点:(1)在妊娠elAn
期间,母体子宫阜和胎儿子叶血管中存在许多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幼巨核细胞、
嗜酸中幼粒细胞和嗜碱中幼粒细胞,¥蜘娠IAn和分娩时,胎盘突中上述细胞数量减少,
这说明胎盘在妊娠中期具有较强的造血功能,以后随着胎盘和胎儿的成熟,胎盘造血功
g骗溺,胎JLHWh:nr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S858.26
|
|
|
|
1 |
张寿;尚海忠;常兰;高丽英;宁鹏;马玉林;黄敬阳;;牦牛胎盘粉对小鼠耐受力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
2 |
王永珍,朱贝利,李茉,步仰高;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学;2000年02期 |
3 |
孙芳林,王俊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J];安徽医学;2001年01期 |
4 |
蒋道韫,戴安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1048例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01年02期 |
5 |
刁晓红;500例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流产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01年03期 |
6 |
李飒;;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应用于中期引产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09年11期 |
7 |
纪新强,刘佩秋,张玉英;晚期妊娠引产方法的对比研究[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8 |
刘振红,许茜;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效果观察[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9 |
房新平;夏文水;生庆海;王玉良;;多级色谱纯化牛胎盘免疫调节多肽及性质测定[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10 |
王立岩,冷宗祥,孟军;米非司酮及水囊联合应用中期引产的临床观察[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
|
|
|
|
|
1 |
李时良;田建洲;田仕江;;耕牛的胎衣不下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牛业科学;2007年02期 |
2 |
姜国均,王萍,刘占民,周帮会,刘观忠;奶牛产后血液流变学及生化主要指标动态变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3 |
李有业;奶牛胎衣不下的有效疗法[J];当代畜牧;2001年03期 |
4 |
姜国均,王萍,周帮会,翟向和,刘观忠,张铁;奶牛胎衣不下与血浆NO、GSH-Px、MDA变化的关系[J];动物医学进展;2003年06期 |
5 |
刘为敏,李镅,王锋;预测奶牛胎衣不下部分血液指标探讨[J];动物医学进展;1999年02期 |
6 |
李燕娜;一氧化氮与分娩[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1年03期 |
7 |
刘霞;杨艳;孙先良;;奶牛胎衣滞留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畜牧兽医;2007年02期 |
8 |
吴新;;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08期 |
9 |
商云霞;谷新利;赵廷杰;;奶牛胎衣不下病因分析和预防[J];甘肃畜牧兽医;1993年04期 |
10 |
阎克敏;奶牛胎衣不下防治概述[J];甘肃畜牧兽医;1994年05期 |
|
|
|
|
|
1 |
罗颂平,张玉珍,梁国珍,罗元恺;自然流产的免疫性因素与中医药治疗[J];中国医药学报;1996年04期 |
2 |
阎世翔,瞿康华,刘宇红,张富强,李钧,郭立萍;固体山梨醇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1995年06期 |
3 |
张秋华,唐小琪;水溶性甲壳素衍生物保湿性能的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1996年03期 |
4 |
Roy AC;Karim SMM;郝希俊;;前列腺素和环一磷酸鸟苷抑制催产素酶活性对人妊娠和分娩的意义[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4年01期 |
5 |
清水哲也;石川睦男;曲陆荣;;破膜与宫缩发动机理的关系[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6年04期 |
6 |
谢幸;高永良;;催产素受体及分娩动因[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8年03期 |
7 |
马布仁,李素华,谢秩勋,王天然;胎盘肽免疫活性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8年05期 |
8 |
戴建国,陈景衡;白果提取液对小白鼠心脑脂褐质水平的影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
9 |
蔡琳,李大金,孙晓溪,王明雁;妊娠早期蜕膜CD56~+NK样细胞杀伤活性的研究[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8年02期 |
10 |
张国庆,叶智厚,石永恩,贺昌海,白秀梅,许建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人血中RU486及其代谢产物[J];生殖与避孕;199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