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植栽培条件下春小麦生理特性及产质量变化研究
【摘要】:为探讨春小麦稀植栽培可行性及稀植栽培下品种生理特性变化规律,本试验选用八个黑龙江省生产实践中广泛种植、并经过了品种筛选优良品种(品系),设置三个处理:常规处理(Al),基本苗600万/hm~2,稀植处理(A2、A3),基本苗450万/hm~2、300万/hm~2,并在稀植处理下施三叶肥、花期肥,通过田间试验对稀植栽培下春小麦光合生理性状、穗部性状、品质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稀植栽培可使小麦旗叶光合速率提高,各品种旗叶光合速率变化较为一致(A3A2A1),东农125、龙麦20、龙麦29、龙辐10、克丰6的最大值均在20(umolCO_2.m~ (-2).s~(-1))左右,且东农125、龙麦20、龙麦29在后期光合速率也较高,保持后期有较多光合产物的积累。旗叶的Chl(a+b)和Chl(a/b)变化规律不一致,东农122、龙麦29、龙辐10的Chl(a+b)最大值出现在A3处理,东农125、东农97-4056、克丰6在A2处理下Chl(a+b)达最大值,东农125、龙麦26、东农97-4056、克丰6的Chl(a/b)在A3处理下降幅度较大,Chl(a+b)值大、Chl(a/b)值小的旗叶在后期有较强光合性能,有利于产生较多光合产物。稀植栽培下比叶重也有不同程度提高,东农122、龙麦26、龙麦20、龙麦29在稀植下比叶重明显高于常规处理,东农97-4056比叶重最大值出现在全展后28天左右,在后期能够在旗叶中积累较多的干物质,有利于小麦高产量的形成。在三种处理下旗叶和籽粒的氮素含量的变化呈交叉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东农122和龙麦29旗叶含氮量分别在A3、A2处理下略高于其他处理,东农125、东农97-4056、龙麦29的籽粒含氮量在稀植处理下高于常规处理的含氮量。
稀植栽培下可延长旗叶功能期和延缓旗叶叶片的衰老,单位叶面积上积累的干物质比较多,为后期籽粒灌浆提供充足的养料。各品种单株叶面积变化趋势在各个时期均表现出A3A2A1,叶面积指数变化趋势基本是A1A2A3。
稀植栽培可增加收获穗数(83穗)、穗粒数(8.33个)、穗粒重(0.38g)、千粒重(3.99g)、总小穗数(1.48个)、有效小穗数(2.09个),减少无效小穗数(1.05个),不同品种对稀植的适应能力亦不同,使品种产量的增加多少有区别,东农97-4056、龙麦29在A3处理下获得高于常规种植产量,可视为适合稀植的品种,东农122、龙麦26在A2处理下获得高于其他处理产量,可视为适于稀植品种,其他为耐稀植品种。
龙麦29和克丰6籽粒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显著增加(A3A2A1),其他品种蛋白质含量差异不大,有关加工品质的参数除在个别品种差异显著外,多数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且稀植栽培下蛋白质产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只与穗粒数呈正相关,湿面筋含量只与穗粒重呈正相关,沉淀值与千粒重呈正相关,与产量均呈负相关,稀植栽培下产量和品质的矛盾依然存在。
供试品种中穗大粒多型——龙麦26、龙麦29两个品种在稀植条件下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协调较好,其次是多穗型——东农97-4056、克丰6和粒重型——东农122、龙麦20,说明适合稀植的品种在产量不降低、甚至提高的前提下,可同步提高品质,最终达到黑龙江省春小麦节本、高产、优质、高效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