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花月季愈伤组织诱导与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
【摘要】:
丰花月季系蔷薇科蔷薇属多年生木本花卉,是现代城市绿化中不可替代的材料。我国北方由于气温低,缺乏可以广泛栽培并能露地越冬的丰花月季品种。
当前在月季育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现代月季遗传背景狭窄,传统育种方法周期过长,而且染色体数目及倍性差异造成远缘杂交不亲和与杂种的高度不育。而生物工程则为生物品种的改造开辟了新途径,把某些抗性或其他优良性状基因导入原来不具备这些性状的生物体内,可以在较短时间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
本研究探讨了丰花月季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因素,利用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建立了细胞悬浮系,在此基础上以胚性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和叶片为游离材料,探讨了丰花月季原生质体分离培养的影响因素,旨在建立起丰花月季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再生体系,为以后导入抗寒等目的基因及细胞融合等遗传操作,最终创造优良的品种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建立了丰花月季微繁体系:最佳腋芽萌发及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 0.05mg/l,能适合四种丰花月季基因型的扩繁,增殖倍数均在3.8以上;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0.05mg/l。
2.采用丰花月季幼叶、幼茎、不成熟种子和不成熟胚诱导愈伤,发现丰花月季8号幼叶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2,4-D2.0mg/l+TDZ0.5mg/l+ L-脯氨酸300mg/l+蔗糖30g/l,且在暗中诱导,最佳愈伤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2,4-D1.0mg/l+TDZ0.5mg/l,继代2~3次后获得胚性愈伤;幼茎不适合愈伤组织的诱导。丰花月季1号不成熟种子最佳胚性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2,4-D3.0mg/l,继代在MS+2,4-D0.5mg/l培养基上形成子叶状体胚结构,转移到培养基MS+6-BA1.0mg/l+ IBA0.1mg/l上分化出不定芽;不成熟胚愈伤诱导效果差。不同丰花月季基因型在愈伤组织诱导方面有显著差异。
3.建立了丰花月季胚性细胞悬浮系:悬浮系初始培养时要每4~5天继代一次,稳定后8~10天继代一次,最佳接种量为1ml密实体积悬浮细胞/40ml培养液。不同基因型间丰花月季悬浮系生长特性差异不显著。
4.从幼叶、胚性愈伤组织及悬浮细胞系分离得到原生质体。丰花月季叶片原生质体游离的最佳酶液组成为2.0%Cellulase Onozuka R-10+1.0%Hemicellulase+0.05% PectolyaseY-23 +0.1%Macerozyme R-10+ 0.7M甘露醇,酶解14h;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游离的最佳酶液组成为1.0%~2.0% Cellulase Onozuka R-10+1.0%Hemicellulase +0.1% Pectolyase Y-23 +0.05% Macerozyme R-10+0.6M甘露醇,酶解16h;悬浮细胞原生质体游离的最佳酶液组成为2.0% Cellulase Onozuka R-10+1.0%Hemicellulase+0.1%~0.3% Pectolyase Y-23+0.1% Macerozyme R-10+0.6M甘露醇,酶解16h。
5 .材料生理状态及其预处理对原生质体分离有影响:幼叶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高于成熟叶;悬浮细胞继代后培养天数和继代次数影响原生质体的分离。对叶片进行预质壁分离可以提高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暗处理对分离效果影响不大,冷处理原生质体产量下降。
6.原生质体培养研究发现:丰花月季1号悬浮细胞分离得到的原生质体,采用固液双层培养法,在培养密度为1×10~5个/ml时,在培养基KM8P +2,4-D0.5mg/l上观察到长壁的原生质体,但没有进一步分裂。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S685.11
|
|
|
|
1 |
毕玲;徐克东;刘凤栾;杨会芳;马男;赵梁军;;月季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
|
|
|
|
|
1 |
李青,苏雪痕,李湛东;藤本月季组织培养快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
2 |
高莉萍,包满珠;优化农杆菌介导的月季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3 |
林娅;刘青林;;月季未成熟胚再生植株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4 |
钟名其,楼程富,周金妹,谈建中;农杆菌介导的桑树遗传转化条件的研究[J];蚕桑通报;1999年04期 |
5 |
李海燕,胡国富,胡宝忠;月季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6 |
赵培培;车代弟;王金刚;樊金萍;龚束芳;;丰花月季再生体系的建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
7 |
陈春玲,赖钟雄;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体胚发生同步化调控及组织细胞学观察[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8 |
林娅;郑玉梅;刘青林;;影响月季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因素[J];分子植物育种;2006年02期 |
9 |
刘孟刚;贾文庆;郭丽娟;刘会超;;月季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J];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
10 |
吕汰,裴建文,王娟;丰花月季的组培快繁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0年02期 |
|
|
|
|
|
1 |
于洪欣,柳建军,冯兆礼;大白菜外植体分化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8年05期 |
2 |
江力;孔小卫;吴晓杰;李少松;;烟草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3 |
李莉,杨剑波,施骏,吴家道,许智宏,卫志明;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中的粘连现象与其质膜电性[J];安徽农业科学;1995年03期 |
4 |
向太和,杨剑波,吴家道;水稻、玉米胚性悬浮细胞系的有效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1996年01期 |
5 |
王志,王淑华,李鑫,王志学,邓春海,王洪奇,冯键,孙翠焕,朱万芹;黑果腺肋花楸的组织培养繁殖[J];北方果树;2002年01期 |
6 |
马燕,陈俊愉;培育刺玫月季新品种的初步研究(Ⅰ)——月季远缘杂交不亲和性与不育性的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
7 |
李青,苏雪痕,李湛东;藤本月季组织培养快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
8 |
马神;刘青林;;木本观赏植物离体快速繁殖的关键技术[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S2期 |
9 |
玉云祎,张启翔,高亦珂;转基因技术在观赏植物育种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10 |
罗晓芳,田砚亭,李云,牛辰;金丝小枣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