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摘要】:
本研究将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后进行堆肥,选取堆肥过程中几个主要的控制条件(如通风量、起始物料含水率、原料配比和堆肥时间)作为实验因子,通过均匀正交设计方法进行多因素混合水平的堆肥工艺参数实验设计;利用课题组前期获得的好氧堆肥工艺技术及翻转式堆肥反应专利设备,对堆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
通过对堆肥过程中升温速率和高温持续时间的模糊评价,结合蛔虫卵与大肠杆菌的检测数据,结果表明,工艺2、工艺3、工艺5、工艺6和工艺7温度指标模糊评价结果均达到无害化的要求,蛔虫卵杀灭率均达100%、大肠杆菌检出率均<10~(-1);工艺8温度指标模糊评价结果介于达标与不达标之间,但蛔虫卵杀灭率达99.78%、大肠杆菌检出率<10~(-1);说明工艺2、工艺3、工艺5、工艺6、工艺7和工艺8均能实现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无害化。工艺1和工艺4温度指标模糊评价结果均未达标,且蛔虫卵杀灭率分别<12%和<5%、大肠杆菌的检出率均大于>10~(-1),所以工艺1和工艺4不能达到使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无害化的要求。
以初筛选出的工艺为研究对象,选择堆肥物理学指标中的温度、气味和颜色,化学指标中的Cs/Ns、T值、WSC/WSN、NH_4~+-N/NO_3~--N,植物毒性试验中的发芽指数,作为堆肥腐熟度模糊评价的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堆肥产品腐熟度大小依次为工艺3=工艺6>工艺7>工艺5=工艺8>工艺2,其中工艺2的堆肥产品完全未腐熟;工艺3、工艺6和工艺7能使产品达到腐熟,其中工艺7的堆肥产品能够达到基本腐熟,工艺3和工艺6的堆肥产品均能达到较好腐熟。
复筛出的工艺3堆肥产品中有机质、TN、TP和TK含量分别为35.63%、2.18%、1.65%和1.69%,工艺6分别为43.93%、2.73%、2.78%和2.23%,工艺7分别为21.06%、2.70%、0.93%和1.71%,均远高于有机肥标准NY525-2002的要求;工艺3、工艺6和工艺7的腐殖酸含量分别是13.90%、22.10%和15.40%。以有机质、TN、TP、TK及腐殖酸含量为指标的模糊评价结果显示,堆肥产品品质高低依次为工艺6>工艺7>工艺3,说明工艺6为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最佳工艺。
综合温度指标、腐熟度指标和产品品质指标的模糊评价结果显示,工艺6仍然为最佳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的工艺,与筛选结果相一致,其产品荧光光谱特性分析表明,堆肥后较短波长荧光峰(表征较低的分子量、较简单的分子结构组分)降低,而较长波长荧光峰(表征较高的分子量,较复杂的芳构化程度的组分)有所增加;三维荧光图谱显示,堆肥腐熟后类蛋白荧光峰消失,说明工艺6堆肥产品中DOM的荧光基团从结构简单的类蛋白物质转变为结构复杂的类腐殖酸物质,产品达到腐熟。
综上所述,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最佳工艺的通风量为1.8 L·min~(-1)·kg~(-1)、物料含水率为56%、生活垃圾(干重)为33%、畜禽粪便为(干重)为67%、堆肥时间为26d,能够实现物料的无害化处理,同时堆肥产品腐熟度较高,品质较优,将为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市场化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S141.4
|
|
|
|
1 |
卢杰,李成江,薛文源;污泥与城市垃圾混合堆肥技术[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2年02期 |
2 |
李启彬,刘丹,欧阳峰;城市垃圾处理的新动向——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技术[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1期 |
3 |
张智,罗金华,周中生,余慧明;卧螺旋式好氧堆肥装置的通气量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4年04期 |
4 |
魏自民;席北斗;赵越;王世平;刘鸿亮;何连生;姜永海;霍守亮;;城市生活垃圾堆肥胡敏酸动态光谱特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11期 |
5 |
徐文龙;章菁;乌鲁斯·莱德;张健;;关于垃圾堆肥的作用及工艺优化的探讨——堆肥中氧、温度和湿度的控制[J];环境工程;2006年02期 |
6 |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 change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uring municipal solid waste composting[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年06期 |
7 |
席北斗,刘鸿亮,孟伟,王琪,黄国和,曾光明;垃圾堆肥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J];环境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
8 |
席北斗,孟伟,刘鸿亮,黄国和,曾光明,王琪;三阶段控温堆肥过程中接种复合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规律研究[J];环境科学;2003年02期 |
9 |
黄懿梅,曲东,李国学;调理剂在鸡粪锯末堆肥中的保氮效果[J];环境科学;2003年02期 |
10 |
魏自民;席北斗;赵越;王世平;许景钢;刘鸿亮;;城市生活垃圾外源微生物堆肥对有机酸变化及堆肥腐熟度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6年02期 |
|
|
|
|
|
1 |
文化;北京市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资源化综述[J];北京农业科学;1995年05期 |
2 |
许修宏,肖玉珍,陈建平,李杰;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分离筛选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3 |
林泽新;太湖流域水环境变化及缘由分析[J];湖泊科学;2002年02期 |
4 |
郭鹏,陈敏,陈中豪;高效降解木质素优势混合菌的诱变选育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5 |
胡明成,龙腾瑞,李学军;沼气脱硫技术研究新进展[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
6 |
沈其荣,徐勇,杨红,周立祥,郁清,周志萍;化学处理水稻秸秆水溶性有机物的光谱特征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2期 |
7 |
俞天智,滕秀兰,杜金州,陶祖贻;大亚湾土壤胡敏酸的荧光光谱特征[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8年06期 |
8 |
任爱玲,郭斌,王晓辉,周保华,郭静*;生物膜法处理恶臭气体H_2S的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9 |
杨义飞,姜安玺,王晓辉,何丽荣;利用异养菌脱除H_2S恶臭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10 |
杨朝飞;加强禽畜粪便污染防治迫在眉睫[J];环境保护;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