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对我国三种典型土壤磷素化学特征的影响
【摘要】:
磷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土壤中可被植物利用的磷很少,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生产上采用施磷来解决这一问题。由于磷在土壤中主要是被固定,长期大量的施用磷肥导致了农田土壤中磷素的大量积累,造成了磷肥资源的浪费,也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明确施磷后,磷肥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的化学特征及其再利用的潜力,选择我国三种典型农田土壤(黑土、红壤、潮褐土),系统的研究了磷肥施用后在土壤中化学特征,进而为农业生产中进一步制定不同区域土壤和磷肥的优化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以采自东北地区的黑土(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地)、南方地区的红壤(中国科学院鹰潭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地)、黄淮海平原地区的潮褐土(中国科学院栾城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地)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不同土壤的磷素形态特征,结果表明:
(1)长期施肥能显著增加三种典型土壤中的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与长期不施肥相比,长期施用化肥黑土、红壤、潮褐土全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9.1%、58.1%、30.3%,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5倍、3.5倍、2.4倍;长期施用化肥与有机肥黑土、红壤全磷含量分别增加了54.2%、161.0%,速效磷分别增加了8.4倍、11.4倍。
(2)长期施用化肥、化肥与有机肥增加了黑土、红壤、潮褐土中无机磷各组分的含量,但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上无机磷各组分增加幅度不同,并且长期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可减少植物难以利用的O-P的积累;长期施肥改变了黑土和红壤中各形态无机磷的组成,而长期施用化肥潮褐土中各形态无机磷的组成是相对稳定的;在黑土和红壤的无机磷组分中Fe-P和O-P均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在潮褐土的无机磷组分中Ca_(10)-P和Ca_8-P占有较大的比例。
(3)长期施用化肥、化肥与有机肥增加了黑土、红壤、潮褐土中有机磷及其各组分的含量,在增加的有机磷组分中以中等活性有机磷和中稳性有机磷的增幅最大。在红壤和潮褐土中,土壤磷素主要以无机磷为主,无机磷所占比例分别在67.4%~75.7%和79.1%~83.5%之间;而在黑土中,土壤磷素则主要以有机磷为主,有机磷所占比例在50.1%~59.2%之间。在三种土壤中,有机磷主要以中等活性有机磷的形式存在;长期施肥红壤和潮褐土中有机磷各组分的组成相对稳定,但长期施肥改变了黑土中有机磷各组分的组成。
(4)黑土、红壤、潮褐土的不同施肥处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磷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均随平衡液中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同一磷溶液浓度下,磷的吸附量以红壤最大,解吸作用以黑土最强。长期施用化肥、化肥与有机肥均可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促进磷的解吸。三种土壤不同施肥处理磷的吸附曲线与Langmuir方程均拟合良好,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长期不施肥,土壤的Qm值、K值、MBC值均较大,土壤的吸磷能力强,供磷能力弱;长期施用化肥,化肥与有机肥,降低了土壤的Qm值、K值和MBC值,从而减少了土壤对磷的吸附,提高了土壤的供磷能力;在三种土壤中,以红壤的吸磷量最大,吸附能力最强。黑土、红壤、潮褐土不同施肥处理磷的解吸量与吸附量均拟合良好,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
|
|
|
|
1 |
梁国庆,林葆,林继雄,荣向农;长期施肥对石灰性潮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1年03期 |
2 |
来璐,郝明德,彭令发,张振明;黄土区旱地苜蓿连作条件下施肥对土壤磷素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8期 |
3 |
黄庆海,李茶苟,赖涛,吴建华,魏绪英,赵美珍;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磷素积累与形态分异的影响[J];土壤与环境;2000年04期 |
4 |
孙瑞莲,赵秉强,朱鲁生,徐晶,张夫道;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调控土壤肥力的作用[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年04期 |
5 |
陈芳,董元华,安琼,钦绳武;长期肥料定位试验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J];土壤;2005年03期 |
6 |
张电学,韩志卿,王介元,陈洪斌;燕山山麓平原高产粮区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0年03期 |
7 |
党廷辉,郭胜利,樊军,郝明德;长期施肥条件下黄土旱塬土壤NO_3~-N的淋溶分布规律[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8期 |
8 |
高洪军;窦森;朱平;曾范斌;彭畅;曲晓晶;;长期施肥对黑土腐殖质组分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
9 |
刘颖;周连仁;苗淑杰;刘丽;吴立全;;长期施肥对黑土活性有机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09年03期 |
10 |
高会议;郭胜利;刘文兆;车升国;李淼;;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垆土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分布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0年05期 |
11 |
裴瑞娜;杨生茂;徐明岗;樊廷录;张会民;;长期施肥条件下黑垆土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J];中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
12 |
王德禄,刘鸿翔,王守宇,孟凯,韩晓增,张璐,沈善敏;黑土长期施肥及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质量变化Ⅱ.养分在作物体内分配[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6期 |
13 |
孔宏敏,何圆球,吴大付,李成亮;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5期 |
14 |
古巧珍,杨学云,孙本华,马路军,同延安,赵秉强,张夫道;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4年03期 |
15 |
高瑞;吕家珑;张素霞;;长期施肥对塿土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05期 |
16 |
龚伟;颜晓元;蔡祖聪;王景燕;胡庭兴;宫渊波;;长期施肥对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影响研究[J];土壤学报;2009年03期 |
17 |
吕粉桃;田有国;徐明岗;卢昌艾;任意;;长期施肥对灌淤土养分状况变化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9年04期 |
18 |
吕粉桃;郑磊;徐明岗;王绪奎;张会民;李忠芳;;长期施肥对灌淤土小麦产量变化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0年02期 |
19 |
周宝库,张喜林,李世龙,丛喜波,赵瑞广,张迅甫;长期施肥对黑土磷素积累及有效性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
20 |
关春林;周怀平;解文艳;于婧文;聂督;;长期施肥对褐土土壤磷素累积及层间分布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