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龙湿地陆生昆虫群落组成结构及生态位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扎龙湿地昆虫群落的研究内容包括了群落结构、时空动态特点以及昆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同时较为细致的探讨了扎龙湿地昆虫各类群间的相互关系。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先后对扎龙湿地不同地区及不同生境昆虫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
(1)通过选取扎龙村、烟筒屯、土木台和育苇场为样地以诱集夜间活动的昆虫为主,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夜间活动的昆虫分属14目54科139种,以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为优势类群。各区域昆虫群落种-多度关系均表现为对数正态分布。物种丰富度为扎龙村烟筒屯育苇场土木台,而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均为烟筒屯扎龙村土木台育苇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J′)和物种丰富度(S)时间动态关系表现为:烟筒屯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J’)和物种丰富度(S)均一致;扎龙村和育苇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J′)一致,而与物种丰富度(S)弱相关;土木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J′)和物种丰富度(S)均表现为弱相关。不同人为干扰方式对扎龙湿地昆虫群落结构和动态以及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
(2)对扎龙湿地内的湖边生境、芦苇沼泽、芦苇苔草沼泽、苔草沼泽、苔草-湿草甸、湿草甸、杂草甸、草原草甸8种生境的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捕获标本分属11目58科143种,其中直翅目、双翅目、蜻蜒目为扎龙湿地的优势类群。草原草甸昆虫多样性最高,湖边生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杂草甸均最低。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昆虫群落相似性与演替阶段和植被类型有关,捕食性类群种类数和个体数量对昆虫群落稳定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昆虫群落稳定性分析显示,湖边生境稳定性最强,湿草甸稳定性最弱。结论认为,对水资源的人为干扰能影响昆虫生存的生境,进而影响昆虫群落的组成和分布格局。
(3)对扎龙湿地昆虫群落的空间和时间生态位,以及主要植食性昆虫类群营养生态位的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昆虫类群空间和时间生态位宽度差异均不大,各昆虫类群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生态位重叠和种间竞争现象,各主要昆虫类群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系数均较大,蜘蛛类群对昆虫群落的调控作用显著;但除直翅目昆虫与蜘蛛类生态位重叠系数较大外,与其他捕食性昆虫均较小,说明直翅目昆虫受捕食性昆虫的影响有限,且在同一营养级内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研究认为在其个体数量较多时仍然需要采取一定的人为措施进行调控。
|
|
|
|
1 |
杨效东,佘宇平,曹敏;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时期昆虫群落结构的初步比较[J];动物学研究;2000年05期 |
2 |
崔金杰,夏敬源;转Bt基因棉田昆虫群落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学报;2000年05期 |
3 |
贺达汉,长有德,田真,杨云飞,杨顺堂,柳永玺,李玉平,马世瑜;草原沙化与恢复中昆虫群落组成、营养结构及多样性变化研究[J];生态学报;2001年01期 |
4 |
高宝嘉,高素红,张炬红,刘军侠,刘丽;不同林木类型昆虫群落结构及变化规律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2年01期 |
5 |
刘桂林,庞虹,周昌清;南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昆虫群落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6 |
高书晶,庞保平,于洋,路慧;麦田昆虫群落的结构与时序动态[J];生态学杂志;2004年06期 |
7 |
黄保宏,邹运鼎,毕守东,李恒奎;梅园昆虫群落的时间结构及动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年02期 |
8 |
郭线茹;罗梅浩;蒋金炜;马继盛;;我国烟田昆虫群落的划分及其特征分析[J];昆虫知识;2006年03期 |
9 |
韩桂彪;张育平;;不同园林植物类型昆虫群落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
10 |
仲雨霞;付必谦;;北京白河湿地夏季昆虫群落组成特征的初步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1 |
卜志国;王志刚;杜绍华;;城市市区与郊区园林绿地昆虫群落的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12 |
任月萍;;银川市园区及校园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初步调查[J];农业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
13 |
刘桂林;周昌清;庞虹;;鹤山丘陵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昆虫群落的动态[J];环境昆虫学报;2008年01期 |
14 |
李志刚;张碧胜;龚鹏博;翟欣;李军;韩诗畴;;广州市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J];环境昆虫学报;2009年03期 |
15 |
杜学梅;赵爱玲;王翠英;李登科;师光禄;;两类枣园昆虫群落结构的比较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11期 |
16 |
申光豫;王刘豪;王运兵;;南阳市园林植物灯下昆虫群落结构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
17 |
高丽娜;田彩红;封洪强;李国平;邱峰;王运兵;;河南省北部夜间空中昆虫群落的初步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3年02期 |
18 |
韩争伟;马玲;曹传旺;张静;王步勇;;太湖湿地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J];生态学报;2013年14期 |
19 |
谢振伦;广州地区茶园昆虫群落结构年中变化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
20 |
陶滔,扈克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次生演替中昆虫群落的动态研究[J];生态学报;199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