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小蠹虫寄生蜂区系及控制力的研究
【摘要】:
小蠹虫寄生蜂是林木干部害虫——小蠹虫的重要天敌,国外成功的防治范例已有报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在野外采集标本,收集整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并系统地研究了黑龙江省小蠹虫寄生蜂的分布情况。在3年的野外采集中,作者收集到大量标本,鉴定出51种,并描述出它们的特征。对黑龙江省小蠹虫寄生蜂天敌复合体与对小蠹虫的控制力,做了进一步地研究。
黑龙江省小蠢虫寄生蜂共计59种。分属于2总科,5个科,26个属,59个种。其中姬蜂总科茧蜂科13个种;小蜂总科的广肩小蜂科6个种,金小蜂科24个种,旋小蜂科6种,姬小蜂科10种。中国特有种53种,而黑龙江省特有种就有43种。
在已鉴定的51个种中,中国新记录属2个——三盾茧蜂属Triaspis,矛茧蜂属Doryctes;新种10个——长尾刻鞭茧蜂Coeloides longicaudus,木小蠹三盾茧蜂Triaspis nanchaeusis樟子松矛茧蜂Doryctes mongolicus,红足矛茧蜂Doryctes dahuricus,小蠹光茧蜂Braconipsi,小蠹柄腹茧蜂Spathius korainensis,伊春柄腹茧蜂S.yichunensis,鲜红深沟茧蜂Iphiaulax raficorpus,长体丽旋小蜂Calosota,longicornis,长角灿姬小蜂Entedonlongifuniculi。
本文对小蠹虫寄生蜂区系及控制作用进行较为系统地探讨。在黑龙江省的三大主要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东南山区分别实地调查小蠹虫寄生蜂区系及天敌复合体在务实验区的寄生率,以此来评价天敌复合体的控制力。大兴安岭林区小蠹虫天敌寄生蜂13种,其中茧蜂科4种,广肩小蜂科2种,金小蜂科6种,姬小蜂科1种,寄生率分别为:幼虫期5.40%,蛹期8.46%,成虫期0.33%;小兴安岭林区小蠹虫天敌寄生蜂共计39种,其中茧蜂科9种,广肩小蜂科5种,金小蜂科13种,旋小蜂科4种,姬小蜂科8种,寄生率分别为:幼虫期20.70%,蛹期15.82%,成虫期1.71%。东南山区小蠹虫天敌寄生蜂8种,其中:茧蜂科2种,广肩小蜂科1种,金小蜂科3种,旋小蜂科2种。寄生率分别为:幼虫期12.47%,蛹期11.06%,成虫期4.00%。三区寄生蜂幼虫期控制力比较:小兴安岭〉东南山区〉大兴安岭;蛹期控制力:小兴安岭〉东南山区〉大兴安岭;成虫期控制力:东南山区〉小兴安蛉〉大兴安岭。本文还分析了小蠹虫天敌寄生蜂在黑龙江省区系分布上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小蠹虫天敌寄生蜂控制力的主要原因。通过小蠹虫天敌寄生蜂控制力的分析得出影响小蠧虫天敌寄生蜂控制力的主要因子。
本文以伊春林区的带岭贮木场为试验地,对小蠹虫天敌寄生蜂的多样性与其对寄主的控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回归分析。
|
|
|
|
1 |
唐仕华;寄生蜂对咖啡果小蠹虫的捕食效果[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0年04期 |
2 |
马玲,王志英,原志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小蠹虫与天敌寄生蜂相互关系的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
3 |
马玲,王志英,原志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小蠹虫天敌寄生蜂的自然控制作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4 |
丁玉宁;;杏树小蠹虫的综合防治[J];中国林业;2009年11期 |
5 |
嵇均光;;小蠹虫雌雄的简易识别[J];植物检疫;1989年06期 |
6 |
高长启,宋丽文,徐桂莲,刘修英,魏松艳;关于小蠹虫的防治策略及研究发展方向[J];吉林林业科技;2000年04期 |
7 |
朱传祥,刘世儒,卢希平;山东的小蠹虫种类及防治意见[J];山东林业科技;1991年02期 |
8 |
张庆贺;世界林联小蠹虫信息化合物及其应用研讨会在德国召开[J];中国森林病虫;1991年04期 |
9 |
陈辉;化学信息素对小蠹虫入侵危害的调控[J];林业科学;2003年06期 |
10 |
陈克难;景洪农场橡胶树小蠹虫危害现状调查报告[J];热带农业科技;1993年04期 |
11 |
陈辉,袁锋;树木抗性与小蠹虫生存策略的进化[J];林业科学;2002年05期 |
12 |
赵玉林;秦柏树;;关于小蠹虫的防治策略及研究发展方向[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7年05期 |
13 |
符耀彩;孙乐明;;小蠹虫害大面积爆发 海南橡胶集团紧急防治[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8年03期 |
14 |
关志坚;郑兰;张民君;;察布查尔县苹果小蠹虫发生及防治[J];新疆农业科技;2010年04期 |
15 |
廖太林,杨晓军;传播栎枯萎病的两种鬃额小蠹[J];植物检疫;2005年04期 |
16 |
曹春波;邢新生;周晓玲;刘春惊;柳文利;谭永军;买买牙生;;轮台县杏树小蠹虫综合防治研究[J];新疆农业科技;2006年02期 |
17 |
张瑆;治理松纵坑切梢小蠹新思路[J];云南林业;2002年02期 |
18 |
邢新生;李军如;张建强;侯忠石;张新华;;小蠹虫对杏树的危害[J];落叶果树;2006年04期 |
19 |
张瑆;论云南省纵坑切梢小蠹治理的新思路[J];中国森林病虫;2003年02期 |
20 |
吴健;金海华;顾兵;;桑梢小蠹虫为害桑树调查[J];江苏蚕业;198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