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业态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零售企业的大量涌入,我国的零售业态呈现出了复杂多变的情况:新的业态不断涌现,原有业态的转型,有的业态规模过度发展,有的则发展不足,不同业态之间效益差异较大,业态增长大幅度波动等。以上种种现象反映出我国零售业态结构问题迫切需要研究并加以解决。
从国外对零售业态研究情况来看,主要针对零售业态的演化发展和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尽管有一些相关的零售业结构问题研究,但都是一些针对零售业态的店铺数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并没有从业态结构优化方面进行研究。此外,还有一种关于业态发展饱和度的研究,即研究某种业态在当地的饱合情况,并且提出了业态饱和度测算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只能用来进行同类业态的饱和度比较,无法在不同业态之间进行饱和度比较,自然无法起到一个零售业态整体优化的作用。
从国内研究情况来看,我国零售业专家已经先于国外展开了零售业态结构问题研究,但是对于什么是零售业态结构?零售业态结构的评价标准是什么?零售业态结构与零售业生产率的关系如何?到目前为止这些问题还没有答案。本文将以研究零售业态的资产结构、销售结构和利润结构为切入点,以规范分析结合实证分析研究我国零售业态结构优化问题。
本文的结构优化研究思想是:首先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对零售业态整体结构和个体的均衡性进行研究。其次,分别对零售业态的获利能力、运行绩效、市场饱和度、增长速度等方面加以研究,从而提出我国零售业态结构优化对策。
本文包含以下七个部分:
第一章 绪论,本章阐述了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并且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评述引出了本文的切入点。最后笔者给出了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零售业态结构及优化的基础理论,本章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零售业态的一般理论研究,包括:相关概念的界定,国内外零售业态的分类,在此部分笔者创新性提出了零售业态结构的定义。第二部分创新性的运用一般均衡理论,分析了零售业态结构优化的实质就是业态资产利润率相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使用聚类分析中的相似系数作为零售业态结构的评价标准。对于研究零售业态之间关系、零售业态与环境关系问题,本文运用仿生学和系统理论加以了分析阐述。并且运用环境理论分析了影响零售业态结构的因素。此外,本章运用马克思的分工理论研究了零售业态结构形成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要以零售业态生命周期理论作为研究我国现阶段各零售业态发展的基础,并且,在第六章结合此理论分析了我国各零售业态所处发展阶段,相应提出了发展建议。
第三章 我国零售业态、业态结构现状及问题,本章首先介绍了我国零售业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其次介绍了我国各零售业态发展状况、零售业态的发展特点。最后分别从全国和地区角度介绍了我国零售业态结构的现状以及结构中存在的结构失衡和增长快速大幅度波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