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生动物园建设与管理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1993年建立的中国第一家野生动物园——深圳野生动物园开始对外开放,它开创了中国“人在车上游览,动物车外散放”的观赏新模式,对传统动物园经营理念、经济效益、旅客量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为生态旅游、动物观赏、休闲娱乐带来新的内涵。然而,近几年野生动物园的迅猛发展也暴露出我国的野生动物园建设与管理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包括:我国正处于野生动物园发展的初级阶段,对野生动物园的内涵、功能等缺乏深刻的认识;对于野生动物园的建设与发展水平缺乏全面客观的评价;对野生动物园的建设和管理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控制。如何使其规范地发展,走上健康的道路,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动物园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有关学者对于野生动物园的研究只是做了定性的描述和提出对策的层面,缺乏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指导作用。
因此,构建一套适合于中国国情的野生动物园建设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标准,对于未建或已建成的野生动物园进行评价,促使其找出差距和主要问题,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使野生动物园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是非常必要的。
本研究从野生动物园的基础研究入手,在充分分析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野生动物园之后,以详细分析国内外动物园及野生动物园的建设发展历程和管理经验为基础,找出了目前我国野生动物园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构建我国野生动物园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凭借实践管理经验以及国内外学者在生态旅游、森林公园等领域评价体系各方面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通过合理分解、归纳和综合,构建了我国野生动物园建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体系构建的过程主要经历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根据当前野生动物园的现状确定了评价的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建设过程评价和管理现状评价。二是评价指标的筛选。根据实践经验和文献分析,考虑到实际数据支持的可能性,从反映野生动物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我国野生动物园的管理现状的相关指标入手先构建初步的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专家征询的方法,对指标进行重要性判断,并反复进行协调和折中,根据可以获得数据的可行性原则确定了评价指标。三是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根据已建立的指标框架,用三角模糊数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构建后的野生动物园评价体系分为两个系统和四个层次,两个系统为规划建设期评价和经营管理期评价,规划建设期评价体系可以对拟建和已建成的野生动物园进行建设条件评价,经营管理期评价体系可以对现有已建成的野生动物园经营管理现状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应用该评价体系的两个系统对现有的野生动物园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四个层次包括目标层、系统层、要素层和指标层。要素层包括自然环境、区位条件、区域经济现状、投资额度和渠道建设风险、管理机构与职责、专业人员配备、旅游景区等级、保护功能、科研功能、宣教功能、娱乐功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17个要素,
|
|
|
|
1 |
巴连柱;;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分析野生动物园管理的现状和对策[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
2 |
孙柏顺;;犀牛的饲养与繁育[A];2005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
3 |
崔多英;江浩;宋艳珠;王志勇;陈武;杜洋;刘佳;赵永强;成海;吕士成;吴晓宇;贾婷;张成林;李晓光;张金国;;重引入丹顶鹤野放初期活动规律及野外存活状况[A];第十三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
4 |
胡卫;;上海野生动物园生态环境对策的探索[A];中国公园协会2000年论文集[C];2000年 |
5 |
全理;陶继勇;刘明辉;;某野生动物园表演厅索膜结构应用实践[A];新世纪预应力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
6 |
郝先谱;刘月焕;高晓磊;;白虎淋巴肉瘤[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五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生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