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麸皮中低聚木糖的生物制备技术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小麦麸皮为原料利用生物酶技术制备功能性低聚木糖。首先利用生物酶技术分离小麦麸皮中的淀粉及蛋白质,得到半纤维素含量较高的木聚糖粗提物。同时对真菌性黑曲霉及细菌性蜡状和枯草芽孢杆菌木聚糖酶合成菌株进行诱变选育,筛选培育出产木聚糖酶酶活高并适用于小麦麸皮中木聚糖降解的菌株,并对液体发酵产酶条件及所产木聚糖酶的纯化和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将微生物合成的木聚糖酶加入到木聚糖粗提物中进行定向降解制备低聚木糖,并对糖液的纯化及底物的预处理进行了探讨研究。
小麦麸皮除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同时还有较为丰富的淀粉、蛋白质、植酸、天然抗氧化物等资源,因此以小麦麸皮为原料制备功能性低聚木糖的研究中,资源的综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对小麦麸皮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小麦麸皮中综纤维素质量分数为46.05%,其中纤维素的质量分数2.35%,戊聚糖质量分数19.42%,表明黑龙江地区的小麦麸皮中木聚糖含量较高,适于低聚木糖的制备。而木质素和脂肪含量相对较少,分别为6.01%和3.45%,有利于木聚糖酶对底物的酶解。淀粉质量分数为18.60%、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7.69%。
采用α—淀粉酶和碱性蛋白酶降解小麦麸皮中的淀粉和蛋白质成为可溶性组分,通过水洗过滤分离将其除去。以小麦麸皮中淀粉残留量为考察指标,对α—淀粉酶降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确定最佳酶解参数,使小麦麸皮中淀粉的含量从18.6%降至0.5%以下。在蛋白质的分离提取中分别采用木瓜蛋白酶酶解法、碱液浸提法和碱性蛋白酶酶解法。以小麦麸皮中蛋白质残留量为考察指标,分别对酶解和浸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设计分析,优化工艺参数组合。通过比较分析后得到结论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分离小麦麸皮中蛋白质为最佳方法,酶解后小麦麸皮中蛋白质残留量仅为0.62%。经过去淀粉和蛋白质的小麦麸皮中戊聚糖含量为34.51%。
在木聚糖酶合成菌株的诱变育种及液态发酵产酶研究中,首先以黑曲霉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物理诱变和紫外亚硝酸复合诱变的方法,选育培养出产木聚糖酶酶活较高的菌株。而后以蜡状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物理诱变的方法,分别选育培养出产木聚糖酶酶活较高的菌株。通过比较选取一株产木聚糖酶酶活最高的菌株作为试验用菌,进行液体发酵产木聚糖酶的研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木聚糖酶酶活,并以此为考察指标,对液体发酵产酶条件进行单因素及正交分析,优化工艺参数,木聚糖酶酶活由原来的17.3716U/ml,提升到58.3050U/ml。
在木聚糖酶的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中采用(NH_4)SO_4沉淀剂对所得木聚糖粗酶液进行纯化,对纯化前后的木聚糖酶酶活及其酶解糖液的高效液相图谱进行分析。木聚糖酶经纯化后酶活略有提高。未纯化木聚糖酶酶解自制木聚糖所得产物中的低聚木糖含量为61.39%,纯化木聚糖酶酶解自制木聚糖产物中低聚木糖含量为81.15%。而后对该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以及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度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和测定分析。木聚
|
|
|
|
1 |
李曼君;关于小麦麸皮的成份[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1984年Z1期 |
2 |
周中凯,杨春枝;小麦麸皮酶法制备低聚糖的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1999年01期 |
3 |
曾凡忠;小麦麸皮酶法制备低聚糖可行性的探讨[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0年05期 |
4 |
王菁莎,王颉,刘景彬,袁丽;小麦麸皮的加工利用现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5年02期 |
5 |
梁小枫;小麦麸皮的营养与保健[J];山西农业;1994年03期 |
6 |
杨草;小麦麸皮的深加工技术[J];科技信息;1996年09期 |
7 |
张先启;小麦麸皮的食用加工[J];粮食流通技术;2000年04期 |
8 |
刘文洁,欧阳菊英,胡辉;麦麸纤维保健面包的研制[J];食品科技;2002年04期 |
9 |
袁小平,姚惠源;Bacillus subtilis木聚糖酶的纯化及其对小麦麸皮的作用[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5年01期 |
10 |
陆恒;小麦麸皮的开发利用[J];应用科技;1999年03期 |
11 |
丁亚军;;小麦麸皮深加工潜力大[J];农家科技;2001年11期 |
12 |
郭祯祥,李利民,温纪平;小麦麸皮的开发与利用[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3年06期 |
13 |
王萍,高天,赵晓丹;小麦麸皮蛋白质的提取[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4年10期 |
14 |
单宇,王鸣,冯煦,董云发;小麦麸皮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J];中药材;2005年03期 |
15 |
田福利,陶克,肖贵斌,曹世明;稻子、小麦麸皮中可溶性非淀粉多糖的气相色谱法测定[J];色谱;1998年02期 |
16 |
郑学玲,李利民,姚惠源,赵武全;小麦麸皮戊聚糖对面包烘焙品质影响的研究[J];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7 |
陈志敏,赵仁勇;小麦麸皮的开发利用[J];粮食流通技术;1997年03期 |
18 |
郑学玲,姚惠源,李利民,张晓东;小麦加工副产品——麸皮的综合利用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1年12期 |
19 |
;小麦麸皮中的植酸含量与小麦籽粒的大小及品种有关[J];粮油食品科技;1994年01期 |
20 |
郑学玲,李利民,姚惠源;小麦麸皮水溶性戊聚糖的分离及分级纯化[J];食品与生物技术;200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