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盐碱胁迫下金山绣线菊的生理响应及适应性研究
【摘要】:
金山绣线菊(Spiraea bumalda‘Gold mound')属蔷薇科绣线菊属落叶小灌木,原产关国,1990年引种至我国。通过几年来的栽培研究发现,其具有适应性强,耐盐耐寒、耐干旱贫瘠、抗病虫害等优良特性,是极好的观赏植物,适于在城镇园林绿化中应用。
本实验以金山绣线菊为研究材料,根据黑龙江省西部盐碱地盐份组成,将NaCl、Na_2SO_4两种中性盐和NaHCO_3、Na_2CO_3两种碱性盐按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模拟出24种盐度和碱度各不相同的生态条件,以此来对金山绣线菊进行混合盐碱胁迫处理。处理液中的盐分组成和胁迫范围与实际土壤情况相接近,总盐浓度25~150mmol/L,pH7.08~10.45基本覆盖了可能的盐碱地状态,并且能够人为的控制盐碱胁迫的程度。通过对金山绣线菊存活率等十一项胁变指标测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探讨盐碱混合胁迫对金山绣线菊生长的影响特点,同时对盐碱混合胁迫的作用因素加以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金山绣线菊在低盐浓度25、50mmol/L下无论pH值如何变化(7.08~10.18),还是在低pH值时即中性盐组(A组)中,盐浓度增加多少(25~150mmol/L)存活率不受影响始终为100%。只要盐浓度不超过75mmol/L、pH值不高于8.79即可全部存活,表现出了金山绣线菊在低盐高碱、低碱高盐具有一定的抗性。
2、中性盐组(A组)、碱性较低盐组(B组),在低盐浓度为25~75mmol/L时,金山绣线菊的总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在低盐浓度25~50mmol/L时,A组、B组总叶绿素的含量呈上升趋势,之后随着盐浓度、pH值的增加,总叶绿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低盐碱胁迫,对金山绣线菊叶绿素的合成有促进作用。高盐、高碱胁迫下对金山绣线菊的叶绿素生成有抑制作用。
3、在低盐(25~50mmol/L)高碱(pH值为9.35~10.18)或低碱(pH值为7.13)高盐(100~150mmol/L)胁迫下,金山绣线菊的细胞膜电解质外渗率增加不明显,表现出了一定的耐盐碱性,但随着盐浓度、pH值的升高,细胞膜的电解质外渗率急剧增加,质膜受损伤的程度加剧。这与作为膜脂过氧化指标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相一致。
4、随着盐浓度、pH值的增加,金山绣线菊根部、叶片中的Na~+含量逐渐增加,K~+的含量呈减少趋势,Na~+/K~+的比值逐渐上升,金山绣线菊体内Na~+的分布为根叶;K~+的分布为叶根,抑制Na~+向上运输的根部可能是金山绣线菊受盐害的主要部位。
5、有机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的含量,随着盐浓度、pH值的升高而升高;在不同pH值即碱胁迫下,随着pH值的升高可溶性蛋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可溶性糖、淀粉在盐碱胁迫下无明显规律性变化。
6、盐度与碱度(pH值)对植物的生理特征影响具有协同效应。即高盐度与高碱度交互后对金山绣线菊的危害作用明显大于盐与碱的单独作用。
综上所述,金山绣线菊具有一定的耐盐碱性。可在高盐低碱或高碱低盐的盐碱地区进行适应性的引种栽培。
|
|
|
|
1 |
李玉俊,朱勇;旱生植物半日花的水分生理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1991年03期 |
2 |
杜长玉;袁仲贤;金英;阿炜;;玉米叶面喷施微肥的效应[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3年06期 |
3 |
李晓东,孔宪臣,郝爱玲,姜惠杰,阿淑艳;牛冻精一次稀释与二次稀释的实验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0年02期 |
4 |
杜长玉,李东明,闫任沛;玉米品种间产量性状遗传与生理指标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0年05期 |
5 |
鲁福成,王明启,魏雪生,王姝,张仲国;逆境条件下几种蔬菜作物生理指标的变化[J];天津农业科学;2001年02期 |
6 |
杜长玉,赵华强,李明琴;大豆连作对植株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年04期 |
7 |
张卫华;张方秋;张守攻;徐大平;陈祖旭;黄烈健;胡彩颜;;大叶相思抗旱性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J];浙江林业科技;2005年06期 |
8 |
高扬帆;崔乘幸;于翔;韩宝剑;;二甲四氯对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
9 |
赵宇瑛;都瑞;程树兵;;叶面喷锌对湘南梨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7年02期 |
10 |
朱河水;查光明;惠参军;李科义;;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对家兔生理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
11 |
段文芳;石贵玉;秦丽凤;康浩;;镉胁迫对桐花树光合·蒸腾作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
12 |
周世贤;陶勇;杜文鹏;张志忠;易刚;王根红;;松鼠猴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J];野生动物;2008年02期 |
13 |
江文林;;~(60)Co-γ射线辐射对一品红7项生理指标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8年04期 |
14 |
安红梅;崔源清;关文强;刘兴华;阎瑞香;于莉;;红地球葡萄采后生理变化与发病率的相关性[J];食品科技;2008年06期 |
15 |
王建华;郭昆玉;吴艳兵;李玉芹;张家龙;;MPCA对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及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6 |
曾富春;李方安;陈燕;文涛;杨世民;刘帆;;低硼胁迫对新几内亚凤仙生长和开花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8年11期 |
17 |
洪鸿;吴能表;;除草剂对空心莲子草PK活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18 |
李烨;张秀峰;王禹书;;低温胁迫对新铁炮百合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33期 |
19 |
刘世彪;易萍;罗奥;邓德才;刘鑫;;低温胁迫对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08年05期 |
20 |
石进朝;李桂伶;陈秀新;李彦侠;;长绿期金银木耐寒生理机制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