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生产、死亡和周转及其对长期施肥的反应
【摘要】:
森林细根的生产和周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和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得到广泛认可。目前,大气N沉降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加,这将会对树木的细根动态和生长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细根动态与土壤N有效性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本研究以18年生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为例,施肥处理同时运用微根管对两树种进行连续五年的动态观测,结果表明:
两树种的细根生产和死亡在施肥样地和对照样地均表现出明显季节动态。细根生产主要发生在夏季(6月-7月);细根死亡主要发生在夏末和秋季(8月-10月)。相关分析表明,大气温度变化可以解释水曲柳细根生产量55%和落叶松细根生产量66%的变异,降雨量变化可以解释水曲柳细根生产量28%和落叶松细根生产量27%的变异。施肥后,使水曲柳细根生产和大气温度的相关性增加14%,降雨量相关性增加21%,落叶松变化很小。细根的死亡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小,仅水曲柳在施肥后细根的死亡量与大气温度指数负相关。
水曲柳细根生长量和死亡量均大于落叶松。随着观测时间的增加,两树种细根生产量和死亡呈逐年减低的趋势。综合5年平均生产量和死亡量发现,施肥使水曲柳生产量增加,死亡量降低;均降低了落叶松的细根生产量和死亡量,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在不同年际间,施肥降低了两树种2004年的细根生产量,有增加两树种2005-2008年细根生产量趋势。死亡量变化不同于生产量,施肥降低了两树种2004-2006年细根死亡量,增加了水曲柳2007-2008年细根死亡量和落叶松2007年细根死亡量。
两树种细根生长和死亡均集中在0-20 cm土壤中,综合5年不同土层的细根平均生产量和死亡量发现,水曲柳0-20 cm细根生产量占年细根生产量的62%左右,死亡量占72%左右;落叶松0-20 cm细根生产量占年细根生产量的65%左右,死亡量占64%左右。施肥后,使水曲柳0-20 mm细根生产量和死亡量降低,30-40 cm细根生产量和死亡量增加。而落叶松0-20 mm和30-40 cm的细根生产量和死亡量均降低。在不同年际间,随着施肥时间的延长,水曲柳0-20 cm细根生产量和死亡量占年生产量比例均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2005年达到最小,而落叶松这种比例在5年内逐年减小。
落叶松的细根周转率要明显大于水曲柳的细根周转率(P0.05)。综合5年平均周转率发现,施肥降低了两树种细根周转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不同年际间,2004年,施肥使水曲柳细根周转加快,落叶松细根周转降低,但在2006-2008年均降低了两树种细根周转。
直径大小影响细根生产、死亡和周转。0-0.5 mm细根生产量和死亡量以及周转率大于0.5-2.0 mm的细根。从细根5年平均生产量和死亡量以及周转率来看,施肥使两树种0-0.5 mm的细根生产量和死亡量降低,0.5-2.0 mm的细根生产量和死亡量增加。同时,施肥增加了水曲柳0-0.5 mm细根周转率,对0.5-2.0 mm细根没有影响;降低了落叶松0-0.5 mm细根5年的平均周转率,增加了0.5-2.0 mm细根5年的平均周转率。
综合分析表明:两树种细根的生产、死亡和周转可能受树种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控制。
|
|
|
|
1 |
张小全,吴可红,Dieter Murach;树木细根生产与周转研究方法评述[J];生态学报;2000年05期 |
2 |
杨玉盛,陈光水,谢锦升,李秀芳,陈银秀;杉木与观光木混交林中细根的N、P浓度动态研究(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1年02期 |
3 |
杨玉盛,陈光水,林瑞余,谢锦升,陈银秀;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细根能量动态变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4 |
吴楚;张秀娟;王政权;;水曲柳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及其N、P、K养分归还[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5年02期 |
5 |
林成芳;郭剑芬;陈光水;杨玉盛;;森林细根分解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8年06期 |
6 |
范少辉;肖复明;汪思龙;苏文会;于小军;申正其;;毛竹林细根生物量及其周转[J];林业科学;2009年07期 |
7 |
丁国泉;于立忠;王政权;胡万良;郑颖;金鑫;丁磊;徐庆祥;;施肥对日本落叶松细根形态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
8 |
权伟;连洪燕;徐侠;王丰;汪家社;方燕鸿;余水强;阮宏华;;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细根生物量季节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9 |
廖利平,邓仕坚,于小军,韩士杰;不同连栽代数杉木人工林细根生长、分布与营养物质分泌特征[J];生态学报;2001年04期 |
10 |
刘利;张健;杨万勤;汪明;薛樵;董生刚;;川西亚高山高山典型森林细根生物量及其碳储量特征[J];四川林业科技;2008年01期 |
11 |
林希昊;王真辉;陈秋波;;橡胶树细根的研究进展[J];热带作物学报;2008年03期 |
12 |
卫星;王政权;张国珍;陈海波;王婧;;水曲柳苗木不同根序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J];林业科学;2009年06期 |
13 |
杨玉盛,陈光水,何宗明,陈银秀,谢锦升;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细根净生产力及周转[J];林业科学;2001年S1期 |
14 |
陈三雄;谢莉;张金池;张晓勉;;浙江安吉主要植被类型根系分布特征研究[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8年04期 |
15 |
林希昊;王真辉;陈秋波;罗萍;陈雄庭;;不同树龄橡胶林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及对细根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09年08期 |
16 |
潘伟;王彦辉;于澎涛;李志勇;莫菲;史东梅;杜士才;何萍;段健;;石灰石粉混施剂量对酸雨区马尾松细根特征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
17 |
张小全,吴可红;森林细根生产和周转研究[J];林业科学;2001年03期 |
18 |
刘建军,王得祥,雷瑞德,吴钦孝;秦岭林区天然油松、锐齿栎林细根周转过程与能态变化[J];林业科学;2002年04期 |
19 |
李俊英;傅宝春;马迎春;;树木细根生产与周转研究及方法评述[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
20 |
张立华;叶功富;林益明;卢昌义;侯杰;;木麻黄人工林细根分解过程中的养分释放及能量归还[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