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背伸功能障碍的评价与治疗
【摘要】:目的:客观评价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背伸功能并观察中频电疗法对躯干肌功能重建的影响。
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各44例,记录躯干背伸时双侧主动肌骶棘肌、协同肌腹外侧肌群、拮抗肌腹直肌的的sEMG,提取最大值(MAX)、均方根值(RMS)、积分肌电值(IEMG)进行对比分析。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中频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频电疗法,共治疗40天。动态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0天、治疗后40天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与非偏瘫侧的sEMG变化。结合Berg量表、TCT测试、ADL指数评价各组疗前疗后的躯干肌功能状态。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配对t检验。
结果:1、健康受试者躯干背伸时双侧主动肌、协同肌、拮抗肌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主动肌的MAX、RMS、IEMG分别下降了56.4%、47.4%、34.1%,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非偏瘫侧协同肌分别上升了18.6%、41.5%、95.6%,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治疗20天后非偏瘫侧疗前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0天后偏瘫侧疗前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应用sEMG、Berg量表、TCT测试、ADL指数评价对照组和中频组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 TCT评价示对照组有效率为36.37%,中频有效率为68.18%。4、中频组患者疗后躯干背伸时,偏瘫侧主动肌的MAX、RMS、IEMG分别较健康受试者下降了30.7%、24.7%、20.1%,非偏瘫侧协同肌分别上升9.7%、22.3%、45.9%,改善躯干背伸时的异常运动模式。
结论:1、sEMG可以客观评价脑卒中患者躯干背伸。2、脑卒中患者躯干背伸时双侧主动肌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协同肌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3、中频电疗法刺激穴位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躯干肌功能障碍。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43.3
|
|
|
|
1 |
黄炜;张学红;薛石龙;任育宏;常桂霞;赵金珠;;超短波物理治疗辅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的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6年04期 |
2 |
刘剑波,史晓冬;香丹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干预作用[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
3 |
黄俊臣,周纪平,李彦春;核桃承气汤对脑梗死急性期辅助治疗作用的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
4 |
庞家善,李树标,陈艳艳;自拟化痰祛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
5 |
潘启明,张松林,兰小平;自拟偏瘫方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5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2期 |
6 |
华卡;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药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
7 |
郭汉强;醒脑净合息风通络化痰汤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
8 |
张波,郑军,鲍远程,蔡永亮,陈怀珍,王艳昕,王晓旸,徐国存,杨兴涛;蕲蛇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及TCD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
9 |
谢若男,李佩芳,杨满琴;神明贴敷剂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
10 |
霍光旭;大黄牡丹汤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
|
|
|
|
|
1 |
王奎,刘建红,宋刚;sEMG技术在评价运动性疲劳方面的方法及应用[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3期 |
2 |
李娜;;我国艺术体操专业运动员腰部损伤的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3 |
王燕;;我国优秀男排运动员腰部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
4 |
崔玉鹏,洪峰;表面肌电图在人体运动研究中的应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5 |
殷小川,薛祖梅;表象训练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及研究存在的问题[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6 |
崔玉鹏;汪康;洪峰;;赛艇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7 |
齐聪儒,陈志宏,宋成军,张树彬;星状神经节的应用解剖[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8 |
杜敢琴
,黄丽娜
,富奇志
,尚学兰;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
9 |
刘健,游伟星,孙栋;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及上肢运动功能的作用[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
10 |
Brockway MS
,Wildsmith JAW
,杨德祖;腋路臂丛阻滞[J];恩施医专学报;1992年02期 |
|
|
|
|
|
1 |
盖淑香;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J];现代康复;1999年03期 |
2 |
翁桂闽,甘俊丽,卢静霞;护士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现代康复;1999年03期 |
3 |
董文莉,解鸿翔,文静,鲍捷,贾珉;天津市城区脑卒中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年03期 |
4 |
李晓霞;脑卒中患者步态失调的康复训练[J];现代康复;2000年09期 |
5 |
史祥平;脑卒中患者的语言及肢体功能训练[J];现代康复;2001年19期 |
6 |
田凤臣;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5期 |
7 |
张大旭,张娅婕,董春哲,张博,王丹;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顽固性呃逆165例[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3期 |
8 |
孟春静;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指导[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年08期 |
9 |
王子峰,曲立贞,赵玉环;脑卒中的发病季节性及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9期 |
10 |
孟贤芳,李秀华,赵晓洁;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J];华夏医学;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