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优质高产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是天然分布于我国东北广大山区的木质藤本植物。由于资源匮乏,2000年以后开始大面积栽培,目前东北地区种植面积已超过1万公顷。由于五味子栽培历史较短,尚有许多问题需要完善解决。
对斜架、东西架和南北架三种采光结构上五味子植株的日平均光照强度和利用率、生理生化指标及药材质量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采光方面,斜架光利用率是传统采光结构的2.5-4.0倍光照强度也较传统采光结构提高了29.7%-65.5%,单株产量提高了66.7%;在五味子植株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药材质量方面,三种采光结构中,南北架的三种酶活性略低于东西架和斜架;南北架叶绿素b含量略高于东西架和斜架,叶绿素a和丙二醛含量无明显差异东西架和斜架药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相差不大,分别高于南北架10.2%、25.3%、26.8%左右。因此,在实现栽培五味子优质高产的研究中,斜架明显优于传统立架,是一种理想的栽培方式
本研究在生长季节内对五味子植株喷施环境胁迫的信号因子活性氧的载体H2O2和百草枯,活性氧的消除物没食子酸丙酯及活性氧诱导产物乙烯利。结果表明:高浓度的活性氧可降低POD.PPOCAT等活性,并提高五味子的质量;低浓度的活性氧可增加POD、PPO、CAT等活性,没食子酸丙酯作用相反,均不能使五味子主要有效成分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增加和降低;乙烯利不受代谢调控的制约,可较大提高药材的质量。
|
|
|
|
1 |
曲秀春;;五味子的观赏与栽培[J];中国林副特产;1991年03期 |
2 |
李良,杨存保,张洪彬,戴晓畅;五味子化学成分研究(Ⅰ)[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
3 |
刘忠,汪小全,陈之端,林祁,路安民;五味子科的系统发育:核糖体DNAITS区序列证据[J];植物学报;2000年07期 |
4 |
;五味子科[J];植物杂志;1994年03期 |
5 |
代惠萍;冯佰利;高金锋;高小丽;王鹏科;柴岩;;糜子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1期 |
6 |
王明元;夏仁学;;缺铁和过量重碳酸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枳活性氧代谢的影响[J];广西植物;2010年05期 |
7 |
史国安,郭香凤,张益民,王淑芳;GA_3和乙烯利对杏果实采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J];园艺学报;1997年01期 |
8 |
鱼欢;冯佰利;张英;刘鹏涛;何永艳;代惠萍;李生秀;;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研究[J];作物学报;2007年10期 |
9 |
张英;冯佰利;鱼欢;高小丽;王鹏科;刘鹏涛;;抗旱小麦籽粒灌浆期旗叶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2期 |
10 |
闫永庆;王文杰;朱虹;石溪婵;刘兴亮;祖元刚;;混合盐碱胁迫对青山杨渗透调节物质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09期 |
11 |
邵小杰;杨洪强;;氯化镉胁迫下葡萄根、叶内源一氧化氮和活性氧的生成[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10期 |
12 |
林祁,文香英;湖南种子植物重要科属地理分布研究(二)——五味子科[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13 |
何铸;;四川省五味子科药用植物资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84年02期 |
14 |
郭红莲;陈捷;高增贵;崔澍;孙艳秋;;玉米灰斑病抗性机制中活性氧代谢的作用[J];植物保护学报;2003年02期 |
15 |
施木田,陈如凯;锌钼营养对苦瓜产量、叶片多胺、激素含量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年03期 |
16 |
米海莉;张曦燕;樊云芳;李越鲲;曹有龙;;枸杞雄性不育与植株发育进程中活性氧代谢的关系[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
17 |
崔彦;;减压条件对大久保桃采后活性氧代谢及品质的影响[J];保鲜与加工;2009年01期 |
18 |
阎轶峰;王长春;胡海涛;严成其;杨玲;;白叶枯病对水稻抗病新种质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0年01期 |
19 |
赵会贤,薛秀庄,王祥正,陈建莉;小麦抗赤霉病菌毒素的生化机制探讨Ⅱ.赤霉病菌粗毒素对小麦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1995年02期 |
20 |
杨秀娟,陈福如,占志雄,阮宏椿;叶斑病胁迫对枇杷叶片活性氧代谢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