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腺金丝桃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变化以及海马中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变化,研究乌腺金丝桃可能的抗抑郁作用及机理。
方法:将5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即空白组、模型组、乌腺金丝桃高剂量治疗组、乌腺金丝桃低剂量治疗组、阳性药组。除空白组,每只大鼠均孤养并接受应激源的刺激,包括禁食24 h、禁水24h、40。C高温5min、4℃冰水游泳7min、电击足底5min、夹尾5min、昼夜颠倒24h共7种刺激随机安排到21日内,每日1种,每种刺激出现3次,不可使同种刺激连续出现,以防动物预料刺激的发生。第八天给药,每日一次,乌腺金丝桃高剂量组灌胃给予2.88g/kg,低剂量组灌胃给予0.72g/kg,阳性药组灌胃给予盐酸氟西汀1.8mg/kg。21天后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后体重变化情况,并断头取双侧海马,用ELISA法测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
结果:
1.体重变化表现为:第7天,与空白组比较,抑郁组体重有显著性差异(p0.05),抑郁组增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1天后,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体重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增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和高剂量组虽然无显著差异,但对大鼠体重的增加有一定作用。
2.大鼠行为学(Open-Field)表现为:21天后,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的垂直活动和水平活动均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表明乌腺金丝桃可明显改善抑郁引起的大鼠活动次数的减少。
3.糖水消耗量(偏爱度)表现为:第7天,抑郁组的糖水偏爱度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且一直持续到21天。第21天,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的糖水偏爱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表明乌腺金丝桃能显著逆转CMUS抑郁大鼠的糖水偏爱度的下降。
4.5-HT、5-HIAA、DA、NE含量变化表现为:造模21天后,模型组5-HT、5-HIAA、DA和NE的含量与对应的空白组相比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乌腺金丝桃高剂量组与阳性组的5-HT含量明显升高(p0.01);高剂量组与阳性组的5-HIAA含量明显升高(p0.05);低剂量、高剂量组与阳性组的DA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高剂量与阳性组的NE含量明显提高p0.05)。
结论:
1.孤养与慢性不可预见性的刺激使模型组大鼠体重、糖水消耗量、Open-Field次数明显减少,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大鼠的抑郁状态,这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佐证了CUMS抑郁模型的复制成功。乌腺金丝桃对抑郁大鼠的体重增加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药物组可使抑郁大鼠的糖水消耗量和活动次数增加。实验表明乌腺金丝桃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抑郁大鼠的抑郁表现。
2.孤养与慢性不可预见性的刺激使模型组大鼠5-HT、5-HIAA、NE含量降低,提示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改变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这与抑郁症的单胺假说一致。高剂量组可使抑郁大鼠海马5-HT、5-HIAA、NE含量相应地增加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的机理之一。
|
|
|
|
1 |
;[J];;年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韦衮政;韦莽;;唯消廷汤对大鼠糖尿病皮肤溃疡模型的影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08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