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对国内外护理质量评价现状和血液透析室发展情况的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简明实用的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和全面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和德尔菲法(Delphi)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主要应用于理论研究、背景研究;半结构式访谈法用于临床调研血液透析室的重要护理项目;德尔菲法(Delphi)用于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论证。在专家函询问卷的设计过程中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半结构式访法。专家函询以匿名的形式进行。所得数据全部录入SPSS17.0,描述性统计分析用频数、构成比等表示;专家积极系数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指标的算术平均数及满分比表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表示,并对肯德尔和谐系数通过卡方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
研究结果:
1.第一轮和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3.33%,专家权威系数为0.8512。
2.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各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经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3.初步建立了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8项,三级指标28项
研究结论:
1.本研究以理论和现实为依据,遵循一定原则,探讨了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丰富了护理管理理论体系。
2.定量与定性方法结合,构建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体系
3.应用德尔菲法建立的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两轮咨询中,专家的积极性较高,权威程度较高,专家意见致性较高。
|
|
|
|
1 |
任玲,李改平,邓海波;病人参与护理质量评价的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03年S1期 |
2 |
张萍;黄叶丽;孙玉蓉;赵红亮;王伟;;综合ICU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J];山东医药;2010年24期 |
3 |
惠菊芬;开展护理督查 提高护理质量[J];航空军医;2000年02期 |
4 |
成翼娟;宋锦平;向代群;方进博;;夜班护理加强班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7年05期 |
5 |
王新;医院护理质量综合评判方法的应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6年02期 |
6 |
周艳,翁绮君,虞和薇;柏拉图分析法在门诊输液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南方护理学报;2005年10期 |
7 |
王希英;毕方红;齐丽贞;;患者满意度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09期 |
8 |
虞小利;;子宫肌瘤手术病人护理质量分析[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年01期 |
9 |
李尊巧,邹美芬,王秀贞;护理文书管理难点及对策[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6年04期 |
10 |
陈美珍,张薇;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改革探索[J];航空军医;1999年03期 |
11 |
成翼娟,冯先琼,宋锦平,李继平,岳树锦,谷波,胡秀英,吴欣娟,巩玉秀,李春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5年04期 |
12 |
;护理学[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1年04期 |
13 |
高汝兰;任静;李红霞;郭丽芳;张立霞;;人性化护理对精神科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13期 |
14 |
陆叶;周立;;医、护、患对护理质量检查看法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年10期 |
15 |
钱月娟;;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16 |
刘坤;万琪;马楚云;;新时期护理质量控制持续改进的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09年01期 |
17 |
张萍;蒋雪妹;周玲玲;高云翔;;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年10期 |
18 |
喻其敏;蒋永红;曹福玲;罗小燕;;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行及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年19期 |
19 |
何秀兰;李瑞兰;;柏拉图分析法在门诊输液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年16期 |
20 |
王红;戴晓婧;卢慧芳;蔡洁;李瑛;刘曦明;陈莉莉;;创伤脊柱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年2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