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相关粘附分子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摘要】:目的 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障(CAA)的临床疗效及对粘附分子LFA-1/CD11a、Fn和细胞因子IL-10、IL-3R/CD123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CAA患者分为两组,用补髓生血颗粒(实验组)治疗30例,并和用再障生血片(对照组)治疗的30例进行比较。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LFA-1/CD11a、IL-3R/CD123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及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清Fn、IL-10治疗前后的水平。
结果 1 用补髓生血颗粒和再障生血片治疗再障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4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LFA-1/CD11a、IL-3R/CD123分子表达水平较正常组低,补髓生血颗粒能提高其表达水平。3 CAA患者外周血清Fn、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水平,补髓生血颗粒能明显纠正其表达水平。4补髓生血颗粒治疗CAA的疗效阳虚型优于阴虚型。
结论 CAA患者粘附分子LFA-1/CD11a、Fn和细胞因子IL-10、IL-3R/CD123表达异常影响骨髓造血功能,与再障的发生密切相关,补髓生血颗粒能通过改善再障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来改善CAA造血功能。
|
|
|
|
1 |
陈琳军,林果为,林佩娣;环孢霉素A合并雄激素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6年03期 |
2 |
王晓英;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雄性激素联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J];中国基层医药;2003年03期 |
3 |
高连升,刘成立,于志刚,王宝宏;环孢菌素A与SSL方案联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J];潍坊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
4 |
王应玞;;抗碱血红蛋白值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和疗效评定价值初报[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7年Z2期 |
5 |
董爱英,罗亚丽;CD31、CD44的正常表达与再生障碍性贫血[J];河北医学;2001年02期 |
6 |
周倩;李梅君;;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17期 |
7 |
宋春明;蒋杰;李建华;;联合咖啡酸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年03期 |
8 |
赵鸿鹰;;环孢素A治疗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年07期 |
9 |
王晉源;邵文斌;;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妊娠(10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84年03期 |
10 |
王玉华;;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某些进展[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8年Z2期 |
11 |
董毅;李庆生;夏瑞祥;曾庆曙;蔡学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增殖影响的体外实验[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25期 |
12 |
周昌菊,熊维军;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J];临床误诊误治;2003年02期 |
13 |
董毅;夏瑞祥;曾庆曙;夏海龙;王明丽;蔡学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04期 |
14 |
江德钦;王筱梅;;三胶三仙汤联合康力龙、654—2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临床分析[J];工企医刊;1999年01期 |
15 |
冯海琳,王路,文金全,宁沛雯;儿童CAA与MDS血象及骨髓象比较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年18期 |
16 |
刘娜;孙岸弢;梁正贤;孙劲晖;孙伟正;;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NF-κΒ/p65表达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1年04期 |
17 |
常青;楼方定;刘海川;周绮;孟凡义;朱军;韩晓萍;;胎肝无细胞悬液输注加康力龙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6例报告[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
18 |
白融,刘文励;病毒感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9年03期 |
19 |
韩玉梅;柴海云;;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20 |
李建华;李广宙;刘荣卿;郭淑睿;王桂荣;刘承红;;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T_3T_4与外周血细胞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刊;1992年08期 |
|